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中國第23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在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總部開展了一場中醫診療活動,成功接診近百名患者,成為中國傳統醫學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次生動實踐。
8月初,在聯黎部隊醫療官會議上,第23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醫療分隊開展了一場中醫專題講座,內容涵蓋中醫學陰陽平衡理論到針灸、拔罐、艾灸等實用技術,引發了現場多國醫療官的濃厚興趣。
講座結束后,聯黎醫療部門主動發出邀請,希望中國醫療分隊開設臨時中醫門診。應此邀約,分隊醫生與護士于8月21日前往聯黎總部醫院開展中醫診療活動。盡管此前已有76人報名約診,但實際前來就診的人數遠超預期,門診時間不得不從原定的一天延長至一天半。
就診人員中大多患有肌肉骨骼疼痛、關節勞損、消化系統疾病等常見的健康問題,許多患者對針灸治療表現出特別興趣,尤其對“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等中醫理論感到好奇。分隊醫生通過針灸穴位模型,現場為患者解釋經絡穴位理論與中醫整體觀念,并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癥狀制定不同治療方案。除了針灸,分隊醫生也為部分適合的患者提供了拔罐、艾灸等服務。接受治療的聯黎民事雇員法蒂瑪說:“我一直聽說中醫很神奇,這次親身體驗針灸后,確實感到頸部僵硬明顯緩解。中醫的理論和實踐令人著迷。”
隨著中醫在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不少國際醫護人員已開始自學中醫知識。門診期間,有外軍醫療官專程前來討教中醫理論,詢問如何系統學習課程,顯示出中醫日益擴大的文化吸引力。
中國第23批赴黎維和部隊自部署以來,在掃雷、排爆、清障、軍民協調活動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其中醫療分隊不僅執行一線醫療保障、醫療救助、聯合演習等任務,也積極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此次中醫門診活動,讓更多“國際同行”理解了中醫背后的哲學理念與醫療價值。聯黎部隊醫療處副處長艾爾瑪說,這不僅僅是一次診療,更是一場文化的交流。他建議中國醫生定期開設更為系統的中醫課程,從而更好地以“銀針草藥”為媒,推廣中醫文化。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