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繼杭黃高速開通,杭黃鐵路也于2018年建成通車,黃杭兩城之間以及與長三角經濟帶的交流溝通將更加緊密。黃杭兩地一水相連、一路相通、唇齒相依,擁有近似的文化底蘊和生態環境,但在經濟發展上,我們又不得不正視黃山不論在實體經濟還是三產融合方面,還存在較大短板這個事實。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深謀遠見,搶抓杭州都市圈新一輪規劃編制啟動實施契機,主動提出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并取得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認可。從戰略方向來說,已經明確了融杭的重要意義,但如何將戰略思想變成具體行動,從而轉化為戰略成果,將是我們接下來的奮斗方向。
“融杭”先要了解差距。杭州都市圈是國家六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圍是以杭州市區為中心,湖州、嘉興、紹興、衢州、黃山市市區為副中心,杭州市域5縣市及德清、安吉、海寧、桐鄉、柯橋、諸暨、歙縣等杭州相鄰7縣市(區)為緊密層。整個都市圈區域總面積53239平方公里,總人口2569.8萬人,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是26520.5億元。而就黃山市而言,2017年底的全市戶籍人口是148.46萬人(常住人口為138.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是645.7億元。從這兩個數據來看,不論是人口總量、GDP總量,黃山在整個都市圈中所占份額都是很小的,人口僅占整個都市圈人口的5%,GDP占整個經濟圈的2.4%。人流量小、三產結構不協調、主導產業經濟貢獻率低,都是制約黃山大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融入杭州都市圈,從增加人流量,引入實體經濟、加快高效農業、發展旅游服務業等方面入手,將是黃山大發展的新機遇。
“融杭”更要放下身架。我們有好山好水好的環境,我們有天然稟賦的自然資源,黃山無霾就是我們最好的廣告詞。但這些資源優勢也正是滋生我們小富即安小農思想的主要原因。不甘作為墊基石,不屑作為后花園,進而容易產生融入主動性不強、不推不動的局面。我們要正視這些好的資源在我們手上開發的夠不夠、效益發揮明顯不明顯、或者是開發的方式正確與否等問題,要學會借力發力,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市內個別區縣的工業實體經濟發展相對較好,個別產業在全國而言也有勝人一籌之處,但與杭州都市圈的區縣相比,總體發展水平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再如電子商務方面,我們大多的電商企業主營業務還主要集中在農特產品方面,而在服裝、機電、家居等工業產品網上銷售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空白。如果我們認識了這些不足,就會深刻領會“融杭”的重要性,也就不會自傲。
“融杭”重在理念融入。理念很重要,它是行動的先驅。杭州在美麗鄉村、農村“三變”、特色小鎮、養老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在國內國際都有先人一步的地方。我們要融入杭州都市圈,在理念上要主動融入。如在旅游業,杭州西湖早在2002年10月開始免除門票,西湖景區是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風景區。在西湖免門票前,杭州一年旅游總收入約五百多億元,但到了2016年杭州的旅游總收入是2572億元,足足增長了四倍。正是減免了一張門票,卻帶動了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財富。作為自身人口少,但古村落古民居特色分明的黃山旅游業是否也可以做一嘗試。
“融杭”還需找準切點。不論是后花園,還是前廳,都是一個建筑體的組成部分,缺少了誰,都會少了一份風韻,都是一種殘缺。新安江流域保護長效機制是兩地形成的共識,適合黃山發展、容易嫁接存活的產業勢必將成為杭州都市圈向后花園進行生產要素轉移的重點,我們要主動承接這些要素,承擔起副中心的責任擔當。通過融杭,將黃杭兩地建成一個生命共同體,在融入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展現黃山人民的時代精神,最終實現兩地融合發展的雙贏局面。
融入杭州都市圈,是實現黃山大發展,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一次絕好機遇。我們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斗爭精神,主動抓好融入,以自我融入帶動全民融入,促進整個都市圈的融合大發展。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