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醫保定點藥店的“陰陽”小心思,該收手了。據報道,國家醫保局近期監測發現,部分地區定點藥店存在對醫保與非醫保患者采用“陰陽價格”的違規行為。10月11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品“陰陽價格”監測處置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品“陰陽價格”監測處置,嚴禁定點藥店對醫保參保人員歧視性定價。各地定點藥店將開展藥品“陰陽價格”問題自查自糾。
所謂“陰陽價格”,是指完全相同的藥品銷售給醫保患者的價格要高于非參保患者。如此陰陽手段,讓醫保患者非但享受不到醫保政策的福利保障,反而侵害了醫保患者的切身權益,更蠶食著醫保基金本身的公平公正。如果任由此類潛規則存在,“劣幣”獲得非法利益而不被查處,將可能導致更多醫保定點藥店效仿,進而損害整體醫保基金的形象。顯然,無論是從維護醫保患者權益,還是醫保政策與基金健康運行角度,都必須嚴查嚴處此類耍滑頭的套利手段。
其實,醫保定點藥店搞“陰陽價格”不是新鮮事。之所以一些定點藥店揣著明白裝糊涂,敢于持續頂風冒險,背后潛藏著深刻的現實原因。一方面,醫保結算存在一定的延遲,藥店也需先行墊付一定資金和手續費,部分藥店為了“降壓力”,而把成本悄悄轉嫁給醫保患者。另一方面,一些藥品本身的渠道、定價等信息并不透明,藥店享有更大的主動權,“信息差”放任了“陰陽價格”的存在。此外,藥店搞“陰陽價格”的形式和表現也趨于隱蔽,不少醫保患者對此做法并不敏感,難以及時發現。
需要看到,一家藥店能夠獲得醫保定點資格,本身就是相關部門對藥店形象和誠信口碑的認可。“陰陽價格”的出現,無異于是對誠信經營和良好口碑最大的諷刺。更重要的是,依據價格法、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要求,“陰陽價格”行為也涉嫌價格欺詐,同時違背了定點藥店醫保服務協議中“不得對醫保參保人員實行不公平、歧視性價格”的管理要求。
對于部分地區藥店出現的“陰陽價格”,必須采取最嚴格的調查和懲處。在監測手段上,除了傳統的人工監測之外,也不妨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化手段,對定點藥店的日常運營和管理有效監管;在處罰方式上,要視情節輕重,采取約談負責人、暫停醫保結算、不予支付或追回已支付醫保基金等措施;情節嚴重者則需要依法依規移交相關部門處理。與此同時,對于多次發生醫保藥店陰陽價格的地區,地方相關部門也需要承擔責任。除此外,需要向公眾患者進一步加大醫保定點藥店的普法宣傳,要暢通患者舉報投訴渠道,鼓勵患者購藥時多核對、主動維權,倒逼醫保定點藥店規范化、透明化運營。
每一名醫保患者的切身權益,都關乎醫保基金的利益,更關乎醫保政策的權威性、保障性。對“陰陽價格”監管不松勁、懲戒不手軟,讓每一分“救命錢”都花得透明、花得實在、花到刀刃上,才能讓人民群眾擁有更扎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