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中秋臨近,在歙縣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居民們扎起魚燈、龍燈,穿街走巷,蜿蜒舞動,祈豐收、慶團圓,把吉祥和祝福送到千家萬戶。
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而魚則寓意年年有余。歷史上,漁梁人就有“亮船”的傳統(tǒng)習俗。2024年9月13日,夜幕降臨,鼓樂鏗鏘,長21米的布龍以及兩條長各5米的魚燈開始沿著漁梁老街巡游。巡游到漁梁壩等開闊處,只見布龍在龍珠的引導下,時而騰空疾飛,時而逶迤蛇行,千姿百態(tài),變幻莫測。后面跟隨的大大小小的魚燈,星星點點,與天空的明月、練江的江水對應,煞是壯觀。徽城鎮(zhèn)漁梁社區(qū)居民江獻明說:“開展民俗活動是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紅紅火火。”
參加民俗表演的人員沒有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更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來,手持中秋魚燈加入到巡游隊伍當中,一同感受魚龍共舞的歡樂氣氛。上海游客陸瑞良告訴記者,巡游中,能感受到當?shù)鼐用穸荚谧非竺篮蒙畹脑竿?/span>
現(xiàn)在漁梁的魚燈、龍燈的制作也充滿科技感,除了保留竹子骨架、棉布糊裱、手繪上色等傳統(tǒng)工藝外,龍頭龍身里面原先懸掛的蠟燭,改成了現(xiàn)代的節(jié)能燈,確保使用的安全性和長久性。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