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編者按: 今年中國旅游日的主題是“感悟中華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在5月19日“中國旅游日”到來之際,感受一下祖國山川的人文之美,是一件愜意的事。從東漢陳業遁隱黃山開始,無數的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許多經典的詩章。大詩人李白登上黃山白鵝嶺,戀戀不舍地寫下“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感嘆美麗黃山的千古風情。旅行家徐霞客攀援而上,一覽盛景,更以豪情萬丈的語氣贊頌“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些美好的詩文留存在黃山的記憶里,成為黃山“五勝”里的珍寶。在徐霞客首次游黃山406年后的今天,我們特別推薦王國銀的文章《徐霞客時代的黃山》,用一種回溯的角度,帶您從歷史走來,跟著徐霞客來看一看黃山,神游八百里奇妙的仙境。
徐霞客1616、1618年兩次登臨黃山,寫下兩篇游記,特別是晚年發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贊嘆,成為當今黃山最有影響力的宣傳廣告。406年過去了,回望徐霞客時代的黃山,與今日黃山作一比較,也許我們能夠從中收獲什么。
??
徐霞客神游黃山圖
明朝從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開國,到明神宗朱詡鈞,已經歷13個皇帝,進入后期。神宗萬歷48年時間,前10年年幼未執政,主要由大學士輔助處理政事,朝廷更張祖制,改革除弊,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神宗20歲時,張居正去世后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于政務,發動“萬歷三大征”,鞏固了疆土,社會大勢基本穩定。后期因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近30年,但沒有明顯影響政務處置。在這一時期內,江南一帶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全國和經濟總量達到了中國古代的巔峰。作為全國第一大商幫——黃山腳下的徽商已經有很大影響力,富甲天下,且繼續呈上升勢頭。有了寬松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作前提,徐霞客的黃山旅游才有可能。
黃山在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寶六年(747)改名后,李白、賈島、杜荀鶴等大詩人相繼游覽,并賦詩傳世。此時黃山就有三十二峰之說。宋朝景祐年間,祥符寺住持行明將收藏的無名氏所撰《黃山圖經》刻印成書,比較全面介紹了黃山的山峰、溪流等,有經有圖,并輯錄唐宋明賢題詠。南宋和明初,文人雅士集聚江南,不乏名人大家到黃山游歷,寫詩賦詞,傳頌四方。在徐霞客到黃山來之前,就有兩人為游覽者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其一是普門。普門是當時的名僧,在游歷眾多名山大川、遍訪名師之后,于1606年來到黃山,創建法海禪院,并于1610年進京,獲得神宗皇帝賜寺額“護國慈光寺”,李太后、王皇后還賜予建寺銀兩。普門回黃山之后,募集民工修建道路,建設寺廟,吃住行等游覽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其二是潘之恒,他是歙縣人,地理學家、詩人,居黃山40年,能夠詳細介紹、評介各景點的地形特點、歷史沿革、人文掌故,而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大凡有游人來山,他都熱情接待,陪同講解。徐霞客首登黃山時,潘氏編撰的140卷《黃海》一書邊寫邊刻,從1608年開始已經刻寫8年,雖然尚未全部完成,但應該能夠見到該書,對黃山有一個比較詳盡的了解。有了這個“攻略”,再加上潘氏這個優秀的“導游”,游覽黃山就不成問題了。
??
周流俊書徐霞客游記片段
那么,與現在相比,徐霞客游覽時黃山具體狀況如何呢?
從氣候環境來看,到了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最后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后,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生活環境就基本穩定。但從近年來情況看,黃山地區的氣候環境與400年前相比,有明顯變化。1616年2月黃山齊腰深的大雪,三個月不能融化,近百年來已經沒有出現過;400年前黃山空氣非常潔凈,現在或多或少受到霧霾和酸雨的侵襲;歷史上黃山大山深處,野生動物很多,其中不乏華南虎大型哺乳類動物,現在早已滅絕。
從道路交通來看,黃山在明朝以前就有雛形,主要包括四條道路。從湯口到溫泉經慈光閣、玉屏樓至天海;從苦竹溪經云谷寺、白砂嶺、白鵝嶺、獅子林到天海;從輔村經芙蓉嶺、松谷庵、十八道彎到北海;從焦村經釣橋庵、湯嶺關到溫泉。1616年徐霞客到黃山時,正值普門和尚修繕前山道路,一乘和尚整修后山道路之時。當時的游道已經有一定的鋪裝,局部還進行了開鑿,只是多數地段不夠規整。現在從西大門小嶺腳至釣橋庵、三口夫子山至神仙洞地段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古道。徐霞客在攀登人字瀑處的羅漢級時,有具體描述,這是黃山現存最早相對完好的古道之一,該古道直至清末才改道。與明萬歷年相比,現在黃山的交通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非常方便游人觀光游覽。
從景點開發來看,宋朝以后黃山三十六峰(即目前所說三十六大峰)已經成名,如天都峰、蓮花峰、獅子峰、翠微峰等,只是少數山峰與現在的位置不一定相同。大部分著名景點也已經開發,如徐霞客首登黃山看到的始信峰接引崖、仙人榜、達摩面壁、海螺石、百步云梯等。但與現在相比,還有不少景點當時沒有修建游道,如天都峰、蓮花峰,更沒有現在的護欄、觀景平臺等設施。還有一些景點當時有名但現在已經失傳,如徐霞客所述天窗、僧坐石、禿顱朝天等,可能是所走線路與現在不一致等原因造成。
??
徐霞客登山線路圖
從古樹名木來看,徐霞客游記中明確記載的古樹名木有兩棵,其一是擾龍松,其二是接引松。這兩棵松樹都在古代黃山九大名松、十七大名松之列。實際上當時的成名松樹與現在相比有天壤之別,對照現在的十大名松,剔除這兩棵之外,其他已經完全變更。有些是古代有的,現在已經沒有了,如美人松、耕耘松等;有些是古代有的,現在還有,但不是當年的那棵了,如臥龍松、蒲團松等。后者更多一些。就是徐霞客所說擾龍松,現在雖然存在,但已不是原來的,而是2004年移植的,現在稱之為夢筆生花。唯一尚存的是接引松,但由于其樹形太小,也很難拍攝,所以現今知名度不高。如果徐霞客現在還活著,我們愿意請他再登黃山,續寫一篇游記,不知他面對現在如此便捷舒適的旅游環境會作何感想,有何表述。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