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今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題為“創新爭先 自立自強 ”,旨在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切實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團結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國情懷、勇于創新爭先,爭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圍繞加快打造“五個之城”、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奮斗目標,不斷增強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獲得感、認同感,市科協會同市廣電臺在“黃山廣電臺”微信公眾號開設“科技工作者風采”專欄,集中宣傳展示獲得2022 年“黃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10名科技工作者。
今天推送第一篇
查道鑫:探索、突破、前行!
查道鑫,2010年,黃山學院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浙江理工大學攻讀碩士。2014年以來,一直專注于聚酰亞胺材料的實驗室研發,2017年成立黃山金石木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攻堅克難,只為造出“爭氣棒”
2013年,一次偶然機會,查道鑫得知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聚酰亞胺棒材被譽為“塑料黃金”,他頓感震驚。回來后,認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聚酰亞胺作為一種特種工程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芯片制造、核工業等領域,被稱為“解決問題的能手”。
查道鑫:“當時,國外在這種材料核心技術上對我國‘卡脖子’,國內同類材料存在穩定性不足、不能規模化生產等短板。我就想,我們自己能不能造出這種‘爭氣棒’呢?”
2014年3月,查道鑫毅然辭去杭州的高薪工作,回到黃山,開始漫長的自費科研道路。
兩年間,沒有工資收入,還舉債投入40多萬元的科研材料和設備。面對身邊許多人的不解,查道鑫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有時半夜靈感來了,便一頭鉆進實驗室,通宵達旦是常有的事。
2016年,查道鑫帶著初試樣品,組建了4人團隊,邊研發邊轉化技術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成功研發出多款產品,順利成立黃山金石木塑料科技公司。
科技引領 一路向前從租賃廠房試生產起步,到逐漸做大做強,直至有了自己的新廠區。一路走來,查道鑫和他的研發團隊憑著敢為人先的魄力和吃苦耐勞的毅力,使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幾年時間,查道鑫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工廠的邁進。從出品不穩定到年產十幾噸、客戶遍布國內外,每年都有新突破。
隨著在該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性能的不斷提高,市場逐漸打開,“新機遇”與“新挑戰”也隨之而來,2021年一款“條形導向環”產品就是不小的挑戰。
查道鑫:“產品主要運用在飛機發動機里,國內基本沒有企業能做,當時我們覺得必須要做。于是很快組建了團隊來攻克難題,前后大概花了半年時間,產品的各項指標都進行了提升。當產品呈現到客戶面前時,客戶非常滿意。”
近年來,公司加大研發投入,與香港科技大學、黃山學院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與洛陽軸承研究院等單位開展橫向課題研發。公司研發生產的熱固性聚酰亞胺產品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工業機器人、等離子切割等領域,強度、韌性和可機械加工性均優于國外同類產品。
查道鑫:“公司‘年產1000噸聚酰亞胺(A-PI)樹脂項目’一期建設已完成,全面達產后將實現高性能熱固性聚酰亞胺材料國產化替代和自主生產能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目前,公司擁有4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同時有4項發明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進入實審階段,成功注冊JSM-PI商標權,并制定15項企業標準。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高成長型小微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等榮譽。
向上探索 未來可期
2021年,對查道鑫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公司產值達到3000萬元,位于徽州區循環經濟園區的20畝新廠區建成投入使用,助力企業產能從十幾噸到三百噸的跨越式發展。
查道鑫:“我們在新廠區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尤其是資金短缺問題。市委組織部作為‘四送一服’定點幫扶單位。積極幫助我們協調銀行,讓我們爭取到了人才貸,解決了燃眉之急。黃山市良好的營商環境也讓我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大信心。
2022年,公司計劃推進1000噸聚酰亞胺自動化和清潔化生產升級改造,謀求標準化和高端化。另一方面,新建聚酰亞胺型材加工項目,擴大產值和規模,產值力爭突破5000萬元。
查道鑫:“接下來,希望我們的產品能越做越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記 者:程 蕾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