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七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多被稱為愛的節日。從上古延續至今,“七夕”不僅被賦予“中國情人節”新的文化內涵,更成為人們靈魂深處的美好希冀與期待。今天,我們更希望“七夕”所蘊含的“愛”浸滿每一個家庭,讓溫馨、和睦、向上向善的家庭成為這一傳統節日文化的生動詮釋。
在認知中尊重“七夕”文化內涵。“七夕”這一傳統節日,可以追溯至漢朝,是流行于中國及漢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節日不僅傳頌著“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昭示人們讓相濡以沫的伴侶攜手相依,守護一生,珍愛一生。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通過“穿針乞巧”“吃巧果、酥糖、巧巧飯”等民俗活動,表達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愿望,提醒人們要珍存真愛,感恩生命,熱愛生活,加深對這一中國傳統節日深層含義的認知,賦予“七夕”這個“中國情人節”新的時代內涵。
在繼承中弘揚“七夕”傳統文化。“七夕”不僅需要傳承,還需要弘揚。人們對“鵲橋相會”的美好期待,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節日文化,更是一種不離不棄相守一生的美德。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孔雀東南飛、梁祝化蝶、白蛇傳、牛郎織女、長恨歌、西廂記、鳳求凰、天仙配、嫦娥奔月、寶黛愛情等愛情故事,有的是神話傳說,有的是文學作品,有的確有其人,但無一不是贊美世間最令人感喟的美好愛情,從而弘揚“七夕”傳統文化精髓,讓每對伴侶真心愛,播撒愛,讓愛成為人世間最靚麗的風景,讓婚姻家庭有始有終,走向圓滿。
賦予“家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古語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今天,我們紀念“七夕”,目的就是要從“七夕”中領悟“家文化”的社會責任和時代意義,明白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的深刻道理。所以全社會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當“七夕”如期而至又轉瞬即逝的時刻,我們禁不住聯想到,“七夕”所表達的,不僅是對愛情的忠誠與堅守,而且還賦予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等深刻內涵。讓我們攜手并肩,弘揚“七夕”節日傳統文化,讓“七夕”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之風吹遍神州大地。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