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3月26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市各級財政部門積極履行財政職能,堅持把支持“三農”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著力克服財政收支矛盾,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富裕不懈努力。經統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累計安排“三農”支出122.81億元。
全力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財政預算累計安排專項扶貧資金5.09億元,其中,市本級1.96億元;每年增列專項扶貧資金占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10%以上。牽頭組織實施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累計投入1.78億元,實現收益0.26億元,帶動2.4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設立收入略高于貧困線的農村困難群體幫扶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于困難群體家庭在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三保障一安全”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供幫助,切實防范返貧致貧風險。
聚焦補齊農村發展突出短板。累計投入10.75億元,建成省、市、縣級美麗鄉村共342個;累計投入1.52億元,完成1.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累計投入24.4億元,實施農村道路暢通、擴面延伸工程等共4574公里,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共54座;累計投入2.95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0.34萬畝;累計投入1.47億元,解決3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累計投入2.67億元,為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大力支持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累計安排促進特色現代化農業發展等市級專項支農資金共8800萬元,扶持茶產業、泉水魚等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共1.73億元,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金融+科技”、徽茶產業集群等現代農業試點項目12個;穩步推進“勸耕貸”工作實施,累計為1258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6.85億元。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累計投入財政獎補資金2.1億元,實施農村公益基礎設施項目2351個,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累計投入1.97億元,專項扶持291個村發展集體經濟,持續增強村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黃山區入選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區,累計獲得中央試點資金6602萬元,實施綜改試點項目139個,形成一批可供借鑒的有效機制和試點經驗。
持續強化支農資金績效管理。強化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市、縣兩級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對扶貧項目資金數據跟蹤分析,提升扶貧資金監管技防能力,避免資金沉淀。2018年以來,納入監控平臺監管項目2138個,涉及資金9.19億元,強化資金跟蹤調度,累計處理平臺預警信息1663條。
下步,我市將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將原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調整為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過渡期內保持資金規模總體穩定。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逐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支持開創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新局面。
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