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祁門縣與江西省浮梁縣交界的查灣自然保護區,聽管理站副站長房震講述山林深處的故事。查灣采育場森林面積達1600公頃,邊界線長達30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0%,是安徽南部邊陲的主要綠色屏障。近期天晴無雨,旱情嚴重,房震帶領著護林工加大了巡查力度,確保森林防火安全。
巡山護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一次穿行,都像一場未知的探險。“巡山可不是隨便走走那么簡單。在沒有路的大山里,爬坡過溝,都不容易,毒蟲野獸,暗藏危險;護林,要防火、防盜采盜伐,還要留意病蟲害疫情……”在房震看來,這是一份需要忍受孤獨的工作,白天在站上守望空曠的山野,晚上則聽著呼嘯而過的山風入眠。他說:“我每天都在跟這片林區打交道,這里大山隔絕,最開始時只能透過窗戶數著天上的星星睡覺。”
采訪中,記者跟隨房震一行上山巡護了一段路,越往大山深處風光越美,但路卻是越來越難走,路面經常被長得又密又高的雜草和荊棘遮蓋。山路大多十分陡峭,一些腐朽的大樹橫躺在山里,我們走得戰戰兢兢,還有同事不慎摔倒,但護林員們卻是輕車熟路。房震告訴記者,這樣的路他們在崗期間幾乎每天要走,早都熟悉了。“近期干旱少雨,防火形勢尤為嚴峻,我們和周邊村組、鄉政府都簽訂了聯防協議把責任明確到位,確保森林防火不出問題。因為平時措施到位,從建場至今沒有發生一起行政管理案件和森林火災。”
除了日常管護和林政工作,作為林業人的房震還把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森林資源調查監測工作中,推動了查灣采育場林業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有效轉化。2001年,經省政府批準成立祁門縣查灣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發展鄉土樹種,2006年5月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在林場建立全國首個楓香林木良種基地,2012年3月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2018年基地成為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平臺全國唯一授牌楓香新品種選育基地,基地總經營面積達1770畝。查灣采育場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森工企業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華東地區同緯度海拔最低、保存最好的常綠闊葉林帶,是一顆名副其實的綠色明珠。“最近15年來,在楓香上我們已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初步有三個新品種在測試和上報階段。”房震談及這些年和同事們取得的成績,滿臉都是自豪。
穿荊棘,吃干糧,喝山泉,房震和他的團隊經常連續個把月吃住在工區,調查森林資源,為查灣保護區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充分詳實的數據資源和技術支撐。辛勞與汗水、青春與熱血,他們種下片片綠林,管護座座青山,他們用最平凡的工作,最飽滿的熱情,在查灣這片土地上,在廣大林農的心田播下了一顆顆守護綠色的種子。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