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2011年,黃山區甘棠鎮司法所所長林楷平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司法所所長。2015年,該所又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司法所”。2016年他光榮退休。
從甘棠鎮司法所所長任上退休休息了一段時間后,憑著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滿腔熱忱,林楷平主動放棄了安逸的退休生活,經黃山區人民政府聘請,來到黃山區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中心工作,用真情法理化解了無數矛盾糾紛,筑起了一道道平安防線,譜寫了一曲曲平安和諧之歌。因此他也被譽為鄉鎮黨委政府的“參謀”,疑難矛盾糾紛的“克星”,矛盾糾紛隱患預防機制創新的“行家”。
在黃山區太平湖一帶,說起歷時7年多時間的網箱退湖信訪積案,恐怕無人不曉,無人不知。2012年,太平湖兩岸的10余戶網箱養殖漁民因不認同當地政府的網箱退湖政策,多次進行信訪和投訴,雖經多次協商,始終無法有效化解。“去年成立聯合調解中心后,區委區政府就把這件棘手的案子交給我來調解處理。”林楷平說,受益于在黃山區人民檢察院干了11年刑事檢察,后來又在司法所崗位上工作16年多的工作經驗,法律問題的解決之道拿捏相對到位,“但是調解工作的特點決定了,不能像法院單純講法律,而是要在合法的基礎上講真情,要講到老百姓的心里,才會取得調解的社會效果。”
林楷平說,去年3月,剛接手案件,起初和漁民接觸也頗不順利,因為當時人家見他來了,往往不理不睬,甚至閉門不見。但是,他并未氣餒,而是一家一家地跑,從最初三言兩語,到后來終于讓漁民相信他是帶著解決問題誠意來的,慢慢搭腔了,見面也遞上一杯茶,聽他講解法理。后來,接觸頻繁了,他發現漁民們也并非不通情理,約7年過去了,因為要求過高,漁民們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物力,于是部分漁民盼望事件能早點得以解決。見老林就雙方合乎情理的利益的考量把問題說得明明白白,其中幾戶漁民被他的真心打動了。于是,林楷平趁熱打鐵,找準突破口,制定切合實際的可行性解決方案,促進第一批協議達成。而另外幾戶漁民見“內部協議”被打破,也紛紛打聽,了解詳情,最終在多部門的協作下,2個多月后,漁民們就網箱拆除補償糾紛達成一致并順利簽訂了協議,后經過司法確認,這起長達7年的信訪積案畫上圓滿的句號。
林楷平說,這起信訪積案的消解只是去年人民調解員辛勤工作的一個縮影,聯合調解中心成立后,類似交通肇事、建筑行業等糾紛則成為他們調解工作的“主業”。據了解,黃山區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中心僅在去年就接待群眾來訪200多次,指導各鄉鎮人民調解40多次,調解矛盾糾紛82件,建立調解卷宗72份,調處率100%,履行率100%。
“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一定要有真情、耐心,堅持公道、正義。畢竟,調解的功夫有時在調解本身之外,比方說有時遇到不是調解范疇的事情,只要群眾有需求,他都會幫忙辦理,信任也是在這些小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進而樹立起調解員的良好形象。這些年來,林楷平和同事們深入到轄區數萬群眾中間,化解的糾紛更是不勝枚舉,大到群體性事件、小到婚姻財產糾紛等,林楷平總是站在調處糾紛的第一線。誠所謂“一枝一葉總關情”,林楷平在奉獻中收獲到了群眾滿滿的認同。
對此,林楷平認為,一路走來,他認為調解工作如有什么成功的訣竅的話,那無非是將心比心,要和群眾講法理,講利害關系,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遇到的事,相信再難的事都有解決之道。同時,通過自己一些具體實在的工作,可以為黃山區的法治進程添磚加瓦,想一想他就感覺很知足。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