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今年10月13日是第36個國際減災日。歙縣新溪口鄉政府應急環保辦緊扣“投資韌性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主題,鄉政府工作人員、村兩委干部及駐村工作隊深入村組開展系列活動,將防災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全面提升農村群眾災害風險防范應對能力,筑牢鄉村安全屏障。
設在溪口廣場上的“露天安全課堂”人氣十足。當前天氣干燥,新溪口鄉面臨森林防滅火形式嚴峻和長期高溫天氣對生產生活用水等挑戰。“不帶火種進入林區、抗旱水泵的安全使用、家中電路老化必須及時更換,這些都是基礎的韌性投資。”由應急辦、民生辦和駐村工作隊組成的宣講組通過本地災害案例復盤、農房防火技巧、預警信號識別等內容,解讀“韌性建設”的基層內涵,累計發放《防災減災手冊》《農村用電用火安全》等200余份。結合民生工作的需要,鄉政府同步開展30項民生實事宣傳活動,向群眾發放涵蓋醫療保障、就業扶持、養老服務等10類民生政策的圖文手冊,將惠民政策送到群眾身邊、講進群眾心里。
“大爺,您家院里的柴火堆離灶臺太近,得挪到安全區域,這也是家庭韌性建設的關鍵一步。”另一邊,溪口村駐村工作隊和志愿者組成的宣講小隊開展“敲門入戶”行動。針對農村老年人、獨居群體等重點對象,工作隊長凌強用方言講解用火用電安全、農作物防災、逃生路徑規劃等知識。“防災減災的核心是‘防患于未然’,今天的每一分投入,都是對生命財產安全的長遠守護。”鄉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孫圓表示。此次活動通過精準滴灌式宣傳,讓“韌性建設”從概念變為群眾可感可知的日常行動。
下一步,新溪口鄉將建立常態化宣傳與隱患排查機制,持續深化“進企入戶”行動,讓主動防災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完善應急物資儲備,按需在村組前置折疊床、棉被食品、救生衣等物資,并常態化開展專項應急演練,培訓應急明白人,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有效處置,共同建設更加安全、更具韌性的美好家園。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