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黃山市荷花池社區廣場上暖意融融,一場以“筑牢貨幣安全網 守護群眾錢袋子”為主題的反假微課堂在此熱鬧開講。建行黃山市分行(以下簡稱分行)聚焦老年群體易受假幣侵害的痛點,用通俗易懂的實操教學與暖心服務,幫社區老年人掌握識假辨假技能,守住每一分辛勞攢下的“養老錢”。
作為現金交易的主要群體,老年人因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假幣甄別能力較弱,常成為“低價收現”“換錢調包”等假幣騙局的目標。不少老人誤收假幣后,要么自認倒霉默默承受損失,要么因不知情繼續流通,既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無意間觸犯法律。針對這一民生痛點,分行主動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將反假宣傳課堂搬到社區廣場,用老年人聽得懂、學得會的方式破解識假難題。
課堂上,分行工作人員沒有照本宣科,而是拿起第五套人民幣樣張,手把手教大家“摸、看、辨”:“大家用手指輕摸紙幣上領袖像的衣領處,真幣有明顯的凹凸紋路,摸起來有‘質感’;假幣大多是平板印刷,摸起來像光滑的紙片,沒一點‘骨頭’。”說著,工作人員又舉起百元紙幣展示:“再看正面的‘100’字樣,真幣會隨著觀察角度變化,從金色變成綠色;假幣的要么顏色模糊不清,要么怎么轉都不變色。”現場設置的真幣觸摸區更成了“熱門打卡點”,老人們紛紛上前親手比對,工作人員則在一旁耐心指導,及時解答大家的疑問。
“收到假幣該咋辦?”“不小心收了假幣,能不能悄悄花出去?”面對老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工作人員結合“找零換假幣”“以次充好調包”等真實案例,明確提醒:“花假幣是違法行為,一旦發現假幣,一定要第一時間送到銀行或派出所,同時記得留存相關證據,幫助警方追查騙子!”為了讓大家隨時復習,工作人員還向現場老人發放了《老年防假幣手冊》,手冊上用大號字體標注了關鍵鑒別要點,方便老人在家對照學習。
除了這場社區微課堂,分行還將反假服務融入日常:網點大堂專門設立“反假貨幣咨詢臺”,柜面配備大字語音點鈔機、老花鏡,擺放大字版反假宣傳折頁;工作人員還會定期走進養老院、老年活動中心,開展“識假防騙小課堂”,幫助老年人了解新版人民幣的防偽新特征,體驗便捷的防偽鑒別工具。
從網點到社區,從集中宣傳到常態服務,分行用一場場有溫度、有實效的反假活動,將金融知識精準傳遞給“銀發族”。這不僅是金融機構踐行社會責任的初心體現,更用專業與貼心,為老年人的“養老錢”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讓每一分養老錢都能在陽光下安心流轉。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