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
【同期】紀錄片《(武漢)長江大橋》:(汽笛聲)這是歷史前進的聲音,這是我們民族偉大的氣概!今天,火車飛馳過長江,偉大的理想實現了!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武漢長江大橋落成通車盛況
【同期】時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同志們,朋友們,武漢長江大橋今天正式通車了!這是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又一次光輝勝利!
武漢長江大橋落成通車典禮
長江是連接我國東西部航運的黃金水道,但同時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塹。新中國成立之初,萬里長江上沒有一座橋梁,所有北上南下的物資都要經船舶轉運,而位于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來往鐵路也因此中斷。
1957年工程建設后期的武漢長江大橋,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在武漢拍攝
【同期】武漢長江大橋設計人員潘際炎:當時武漢的人就特別要求有這個橋,因為武漢三鎮來回都得要坐船很費勁,都要求修橋,一定要公鐵兩用。
上世紀初至解放前,長江大橋曾先后進行過四次勘測、選址和設計,但都因經濟、戰亂原因而擱置。新中國成立后,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被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由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完成。
時任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局局長彭敏之女彭倍勤說,毛澤東主席對工程高度重視,1956年5月31日,他親自來到武漢視察并詳細詢問施工設備、技術等問題。
武漢長江大橋老照片
【同期】彭倍勤:當講到有一個問題的時候,彭敏的意思呢就是說,它這么多年建不成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困難,逼迫人們必須想出一種新方法來克服它。主席就接了一句:“困難往往使你能產生新的方法嘛!”
隨后,毛澤東第一次橫渡長江,面對輪廓初現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即興揮筆寫下氣勢磅礴的《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詩稿《水調歌頭·游泳》
【同期】方明朗誦《水調歌頭?游泳》: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從開工到建設,大橋施工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持,由于采用了新技術,武漢長江大橋提前兩年竣工,成為連接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僅通車后前五年,節約的貨運成本就超過整個工程的造價。
武漢長江大橋郵票
【同期】紀錄片《(武漢)長江大橋》解說:橫跨長江,凌空而過的大橋上的公路也暢通無阻……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前進……
武漢長江大橋一經建成,便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它有效地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同時,大橋也將被長江分隔的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廣鐵路,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用聲音記錄中國
監制:高巖
策劃:武俊山 李謙
主筆:王澤華 凌姝
播講:長悅
統籌:朱星曉 王澤華
制作:單丹丹
【#百年瞬間148#: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后,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成為連接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的重要咽喉,對促進南北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調歌頭?游泳》中,毛澤東盛贊武漢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也成為毛澤東詩詞中唯一描述過的現代建筑。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