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年來,祁門縣祁紅鄉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建強組織體系、凝聚多方合力、暢通交流渠道、加強志愿服務上持續發力,不斷破解基層治理重點難點,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強組織體系,筑牢黨建引領“橋頭堡”。按照“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延伸至末梢”的工作思路,構建“鄉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網格員”四級組織架構,建設網格黨支部44個,網格員44名,形成覆蓋廣泛、組織有力的基層黨組織網絡。設置“黨員先鋒崗”、認領黨員責任區,引導黨員擔任網格長,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加強與群眾聯系,廣泛收集梳理基層治理中的難題和需求,形成“群眾點單、網格員派單、黨員接單”模式,為群眾提供個性化服務。發揮退休黨員余熱,借助老黨員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影響力,引導他們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提出針對排查矛盾糾紛調解、鄉村治理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凝聚多方合力,織密群眾自治“一張網”。推行多元聯動調解,構建矛盾糾紛化解“閉環鏈”,整合綜治中心、司法所、信訪、民政等部門力量,依托網格化管理基礎,以“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室為原點,向轄區3個村流動擴展,讓調解工作從室內轉向室外流動起來、機動起來,推進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培育基層社會治理力量,建立社會治理“人才資源庫”,摸排轄區內鄉賢、五老等人員,打造“黨員群眾議事亭”“村民議事點”等群眾說事議事場所。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8起,化解成功率100%。
暢通交流渠道,繪好協商議事“同心圓”。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以搭建“連心橋”調解室、協商議事室為平臺,形成“提事、議事、理事、決事、監事、評事”的民主“六步法”機制,做到自治有效、德治靈活、法治嚴肅。緊緊圍繞治理和服務兩條主線,由包片領導、包組干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成員和網格員等組建社情民意傾聽隊,進村入戶聽民意民情,梳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執行意識,提升執行能力。全面排查梳理3個村的矛盾糾紛,構建形成“收集—交辦—反饋”的閉環模式,讓為民服務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同時以入戶調查、電話回訪等形式及時搜集反饋群眾需求,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服務,進一步推動全鄉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多樣化。
立足群眾需求,激活志愿服務“新引擎”。堅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先導,積極探索建立覆蓋面廣、接地氣、影響范圍大的基層自治組織,充分發揮“一約四會”機制優勢,開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婆媳等評選活動,舉辦農村電影進基層、送戲下鄉、讀書分享會等文化活動,在全鄉營造弘揚道德新風尚的良好氛圍,不斷增強基層社會治理道德底蘊。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陣地,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和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余次,累計為群眾提供社保醫保代辦、愛心義診、代繳燃氣費等便民服務100余次,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