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赤日炎炎,記者來到霍山縣最偏遠的太平畈鄉,青山綠水間一處處黑色大棚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大棚里種植的是霍山最名貴的藥材——霍山米斛。在王家店村,非物質文化遺產霍山石斛炮制技藝級傳承人何祥林帶我們參觀了他的祖傳野生米斛培育基地。一棵棵參天松樹下的樹蔭中,大小石塊上生長著米粒大小的淡綠色米斛。 “這都是原生態的米斛,只有我們這里的綠水青山、環境氣候才能孕育出這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米斛。離了這里良好的生態環境,霍山米斛的品質會大受影響。”何祥林說。
太平畈鄉鄉長龐文剛告訴記者,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太平畈鄉大力發展石斛產業,從原本全縣最貧窮的鄉鎮一舉翻身,成為該縣首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目前全鄉擁有石斛基地16000余畝,從事石斛生產加工相關的企業、合作社達到339家,2019年石斛產業產值達12.13億元,占全鄉農業總產值13.9億元的87.2%。
太平畈鄉依托青山綠水,做大做強石斛產業,是霍山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生態立縣,綠色實踐道路的一個縮影。
早在2001年,霍山在全國較早地確定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 “這么多年,霍山始終堅定綠色發展戰略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將綠色與一二三產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大別山區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標桿。霍山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縣、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縣、中國天然氧吧縣等榮譽,2020年,霍山縣更獲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榮譽,這是全省僅有的幾家之一。我們用20年的實踐,證明了‘兩山理論’的必然性和現實性。 ”六安市霍山縣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鄭宗柱感慨地說。
為了保護綠水青山,霍山縣堅持筑底線、筑屏障,認真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該縣出臺《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先后拒批不符合環境準入項目152個總投資320億元,關停涉污企業31家,取締河道采砂、石材加工106處。在招商引資引進項目時,霍山明確規定水庫上游10個鄉鎮不得建設任何工業項目,所有工業企業必須入園。這些舉措當時降低了霍山的GDP,但給霍山今天的綠色發展,留足了多彩的空間。
在大別山深處的落兒嶺鎮,青山環繞之間的河流或緩或急,河道上處處都可以聽到游客們開心的笑聲,這就是近年來火熱的霍山大峽谷漂流地。現在這里已成為六安市乃至周邊地區最火熱的消暑去處。“從6月開漂到8月底結束,我們漂流每年可以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 ”霍山豫皖生態旅游開發公司負責人王偉告訴記者,通過發展漂流產業,公司帶動了周邊340多戶群眾務工就業,帶動周邊興起農家樂近百戶。
利用綠水青山得天獨厚的優勢,霍山縣重點圍繞茶葉、石斛、毛竹、艾草等特色產業,大力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切實讓特色產業轉變為生態經濟。該縣現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2020年農業總產值達37.5億元;霍山綠色工業經濟占全縣經濟總量的68.1%。霍山縣還堅持將生態觀念融入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全面推動“全景霍山、全域旅游”建設,秉持“讓綠色成為鄉村永遠的主打色”,為每個鄉鎮量體裁衣“編規劃”、彰顯特色“取小名”,成功創建陡沙河溫泉小鎮、太平畈霍山石斛小鎮兩個省級特色小鎮,2020年該縣旅游總收入達47億元。
“一斛茶水”看霍山,“兩山”實踐到此觀。依托霍山石斛、霍山黃茶和得天獨厚的溫泉與清水,現代綠色產業已成為了霍山縣綠色實踐最生動的名片。
霍山縣主要負責同志說:“在今年‘七一’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這給我們帶來巨大鼓舞,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踐行‘兩山理論’的信心。霍山縣將一如既往地堅定綠色發展理念,堅守‘生態立縣’‘旅游興縣’戰略,筑牢大別山綠色屏障,推進‘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大別山革命老區高質量綠色發展樣板地。 ”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