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金秋的江淮大地,稻谷飄香,玉米金黃,農民正搶天時、趕進度,保障顆粒歸倉。
“總體來看,今年水稻長勢很好,但田里的水還要再排一排,防止稻穗泡爛了。”在全椒縣武崗鎮的一塊農田邊,當地的農技專家盧德清正仔細觀察作物情況,根據不同地塊的作物成熟度、田間積水情況,有針對性地為農戶提出后期田管和收割建議。連日來,他奔走于田埂之間,“手把手”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據悉,武崗鎮持續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水平,組織農技專家下沉一線、靠前服務,滿足種糧經營主體的技術需求,做好秋收秋種技術保障。
當前,我省秋糧陸續進入大面積收獲期,有望再獲豐收。我省各地正堅持“秋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抓好機收減損,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產豐收。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三秋”期間,全省計劃投入各類農機具200萬臺套以上,圍繞秋收、秋耕、秋種、秋管及糧食烘干等重點環節,全力以赴開展好“三秋”機械化生產,確保全年糧食豐收到手,努力夯實明年糧油生產基礎。
近期,皖北部分地區籠罩在綿綿秋雨中。陰雨寡照天氣不僅會讓土壤過濕從而影響機械收割進度,也不利于作物成熟后期籽粒脫水。面對天氣挑戰,安徽各地嚴陣以待,搶抓有利天氣和降雨間歇,全力搶收。
國慶假期,在安徽農墾的多個農場里,搶收忙生產的場景隨處可見。10月1日,在位于懷遠縣的龍亢農場,數十臺履帶式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間轟鳴前行,利用降雨間歇時機,全力以赴開展搶收工作;10月2日,在位于長豐縣的水家湖農場高粱田里,收割機、運糧車有序穿梭,農場職工堅守秋收一線,科學調度人力、機械進行搶收;在位于阜南縣的阜蒙農場糧食倉儲中心,玉米潮糧正被不間斷地烘干,嚴防霉變發生……
眼下,位于宿州市的夾溝農場,部分田地里的玉米進入成熟期。今年安徽農墾推行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成效顯著,示范田玉米不僅植株挺拔整齊,結實率與畝穗數也提高了10%以上。10月1日當天,盡管仍有降雨,農場職工仍冒雨搶收,并仔細撿拾散落顆粒。“這些即將成熟的玉米都是鮮食玉米,適宜采收期短,每天都要查看成熟狀況,隨時做好收獲準備。”夾溝農場工作人員魏立東告訴記者,采收后的玉米將第一時間送往周邊加工廠進行處理,最大限度保證玉米的口感和營養。
在懷遠縣徐圩鄉種糧大戶尚躍的合作社里,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天能收300畝左右的玉米。與此同時,合作社的烘干車間里,機器飛轉,潮糧送進去,干糧送出來。“以前曬糧怕下雨,現在烘干設備‘挑大梁’,2000多畝玉米烘干儲存,質量有保障!”尚躍說。
針對近期連續降雨,我省積極發揮全省385個區域性農機服務中心、753個應急作業隊、2萬臺烘干機作用。對于個別受降水影響較大的田塊,我省也要求各地盡快組織收獲農作物的晾曬和烘干儲存。
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4日,全省已收秋糧面積超1800萬畝,進度近三成。其中,一季稻進度近三成,玉米進度近四成,大豆進度近兩成。
秋收還在不斷推進,秋種的序曲已經奏響。我省正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確保種足種滿,實現江淮大地無閑田。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已印發《2025年全省小麥油菜秋種技術指導意見》,為全省秋種工作提供技術指引。圍繞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我省把提高整地播種質量放在突出位置,推進落實秸稈還田、深翻深耕、精細整地、種子處理、鎮壓保墑“五大”技術措施,因地制宜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繼續優化“北麥南油”的生產格局,發展強筋、弱筋小麥和“雙低”油菜,大力推動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種植。全力以赴落實穩糧擴油,抓好小麥、油菜面積落實,實現能種則種、應種盡種、種足種滿。(記者 許昊杰)
編輯: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