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當初秋暮色為馬頭墻鍍上金邊,非遺的星光正點亮山城績溪。近日,“徽韻匠心 賡續永傳”2025績溪非遺嘉年華暨非遺消夏購物月活動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績溪古邑火熱開幕。這場由績溪文旅精心打造的文化盛宴,以品類眾多的非遺項目、匠心永存的傳承底蘊為基石,通過“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態展演,全方位展現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保護成果,為非遺傳承創新注入時代活力。
見人:傳承譜系延續文化根脈
非遺的生命力在于傳承人。本次活動匯聚了徽劇、黃梅戲、瞻淇魚燈等多項國家、省級非遺項目展演。其中,同屬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婺源徽劇和徽劇(徽戲童子班)的同臺展演、百年歷史的葉村疊羅漢展現出徽州人的協作智慧、省政協徽黃室安藝研習基地黃梅戲經典唱段的新時代演繹…這些展演不僅是技藝的展示,更是傳承人接力傳承的生動寫照。
“徽滿杏林”板塊中,汪氏針灸家族傳承的中醫智慧與金山時雨茶的蘭香相得益彰。游客在體驗傳統針灸康養的同時,能深入了解這項凝聚著徽州人健康理念的非遺技藝如何在當代煥發新生。正如績溪匠心構建的“非遺+康養”模式,讓古老醫術、健康茶飲、綠色小食等成為現代生活的健康指南。
見物:指尖技藝承載千年文脈
在“徽味錦繡”非遺夜市,古南豐本坊小缸釀造的徽派黃酒與皖南鍋巴制作技藝同臺亮相,游客親眼見證傳統釀造的匠心工序,品嘗炭火烘烤的鍋巴脆香。作為“中國徽菜之鄉”的金字招牌,績溪臭鱖魚、徽州臭(毛)豆腐、荊州小黃瓜等非遺美食齊聚一堂,銷售火爆,單晚銷售額達2萬+。更有徽菜大師張光順現場獻藝,每晚限量贈送的績溪點心300份,讓舌尖美味成為傳承文化的紐帶。
“徽雅文房”展區內,宣城“中國文房四寶之城”底蘊盡顯。在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支持下,市民和小小書法家們可體驗古法撈紙的纖維重組,感受徽墨研磨的細膩觸感,在宣紙上書寫屬于自己的翰墨春秋。這些承載著徽州智慧的文房珍品,如今產業規模效益凸顯,已成為非遺創造性轉化的典范。
見生活:民俗互動激活文化基因
“通關文牒走天下”特色環節將非遺融入沉浸式體驗。獨輪車運貨、貨郎挑擔等民俗運動會,重現徽商“賈而好儒”的歷史場景;“徽商解密游戲”讓游客在尋寶互動中了解徽商文化;七夕乞巧的“投針驗巧”則連接著傳統與現代的情感共鳴。這種“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正是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核心要義。
“徽藝紛呈”舞臺上,瞻淇魚燈的流光溢彩與臨泉雜技的驚險刺激交替上演,“徽學擂臺”知識競賽更讓游客在趣味問答中深化對非遺的認知。這種“非遺+研學”的創新形式,已使績溪非遺活動年參與人次突破10萬,成為連接世代的文化橋梁。
本次活動是績溪探索“+非遺”“非遺+”融合發展的集中呈現。通過“非遺+文旅”,將20余項特色非遺有機融入夜游場景,打造濃郁且有趣的文化體驗氛圍;借助“非遺+數字”,設置抖音話題挑戰,游客發布#我在績溪當徽商#等內容即有機會贏取獎勵,讓非遺傳播突破時空限制;而“非遺+商貿”的消夏購物模式,則拓寬了非遺產品的經濟價值渠道,實現傳承人與消費者的雙贏。
作為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性保護的重要實踐,本次活動體現了績溪從“掛牌保護”到“活態運營”的生動實踐。當夜色為活動畫上句點,馬頭墻上的燈籠依舊明亮。這場持續兩日的文化盛宴,彰顯績溪以非遺為筆,續寫徽州璀璨文化的堅定信心,更是績溪探索實現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路徑的亮彩之筆。永續的非遺之約,永綻光芒的非遺星輝,一路求索、源遠流長……
作者:汪秀云 程實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