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一江碧水東流,沿岸景致如畫。金秋時節,位于長江岸邊的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蘆葦搖曳、游人如織,當地退捕漁民陳蘭香正沿著濱江棧道漫步賞景,感受美麗長江的生態蝶變。
“現在的薛家洼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游客也越來越多了,很難想象數年前這里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陳蘭香感慨。
薛家洼曾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方。由于長期缺乏有效管控,這里一度面臨嚴重的水體污染問題。2019年,馬鞍山市以薛家洼為突破口,打響了長江東岸環境問題綜合整治攻堅戰。關停并轉散亂污企業、拆除非法碼頭、修復岸堤……通過實施一系列整治工程,薛家洼生態園實現了從工業岸線向國家級濕地公園的華麗轉身。如今,這里每年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
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王文生 攝
“2019年我們家響應馬鞍山市禁漁的號召,拆解了5條漁船,獲得政府補助24萬余元,搬進了現在的房子。”陳蘭香表示,在當地政府的精準幫扶下,她和另外8戶上岸漁民共同創辦了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她的丈夫張周華也從昔日的“打魚人”轉變為“護漁員”。
陳蘭香的事業越做越大。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從最初的7人發展到現在的70多人,今年3月成立黨支部,陳蘭香任黨支部書記。她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投身長江護漁、水資源保護等公益活動。
“我們這些曾經的漁民,既是長江大保護的見證者,也是漁民上岸政策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保護長江的參與者。”陳蘭香道出了廣大退捕漁民的心聲。除了通過公司積極吸納上岸漁民就業,她還牽頭成立了“漁民之家”,將每年勞務公司盈利的9%作為備用金,專門用于幫助上岸漁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陳蘭香的退捕上岸經歷和薛家洼的生態蝶變,是五年來安徽深入實施長江十年禁漁、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積極推進美麗河湖建設的生動注腳。
安徽始終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實施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7+1”行動,系統推進禁新建、減存量、關污源等重點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提升治污能力方面,全省污水處理能力實現大幅提升,新增處理規模達541萬噸/日,幾乎翻倍;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覆蓋能力達4.79萬噸/日。同時,關停、搬遷化工企業116家,完成長江干流5公里范圍內1173家畜禽養殖場整改,實現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蓋。生態修復同步推進,累計整治非法碼頭234座,釋放岸線66.7公里,修復廢棄礦山112個,治理面積1.4萬畝。沿江5市全部創成國家森林城市,全省累計造林超760萬畝,筑牢長江中下游和長三角生態屏障。
生態修復的成效正在顯現。2024年,安徽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3.8%,較2016年提高15.5個百分點,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近5年連續超九成。2025年以來,長江干流安徽段出境水質穩定在Ⅱ類水平,出境斷面監測指標一半達到Ⅰ類水平。
作為長江十年禁漁的主戰場之一,五年來,安徽持續加強長江禁捕常態化執法監管,多渠道保障退捕漁民安置就業,加大水生生物保護力度,連續三年榮獲長江禁捕退捕工作綜合考核“優秀”等次。
值得一提的是,馬鞍山市一體推動長江兩岸79公里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禁捕和漁民退捕轉產。馬鞍山市還與江蘇南京、鎮江協同立法保護長江江豚,開創了全國首例針對單一物種的跨區域協同保護立法先河。同時,科學開展增殖放流,共同維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
如今的長江安徽段水清岸綠,兩岸處處風景。蕪湖十里江灣、銅陵濱江公園等成為沿江市民喜愛的親水岸線,長江馬鞍山段、銅陵段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長江安徽段土著魚類物種數達到78種,比實施禁漁前增長47%,“微笑天使”江豚從難覓蹤影到頻頻現身。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安徽正以“綠”為筆,繪就美麗生態新畫卷。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