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央廣網宣城9月29日消息(記者趙家慧)在安徽鴻橋空氣減震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鴻橋”)的生產車間,機械臂正精準抓取空氣彈簧活塞部件有序裝配。“早在2016年,我們就主導編制了油封彈簧行業標準。2024年,我們又主導編制了空氣彈簧活塞、蓋板兩項行業標準,今年已發布實施。”安徽紅橋金屬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紅杰說。
主導產業 勢頭強勁
安徽紅橋金屬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從一個鄉鎮彈簧廠開始,到2021年成立子公司安徽鴻橋,再到2024年榮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歷經4次關鍵的轉型升級,創新是其發展的靈魂。
憑借40項專利技術,安徽鴻橋成功叩開了全球頂級供應鏈的大門:空氣彈簧活塞、蓋板系列成為德國大陸集團在國內的獨家供應商,油封彈簧產品得到美國通用和德國大眾的認可,直接用于主機裝配之中。國際訂單占比突破35%,完成了從“國產替代”到“技術反哺”的華麗躍升,用品質證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紅橋自動化生產線(央廣網記者 趙家慧攝)
紅橋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寧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生態滋養。在“內培外引”的原則下,寧國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致力于構建多點支撐、布局優化、結構合理的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如今,當地既有紅橋、中鼎、保隆等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又有一批中小型企業在細分領域深耕。
即便是放在全國的維度上,寧國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它是全國最大的汽車非輪胎橡膠零部件生產基地、其高性能密封件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寧國經開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入選首批長三角產業質量提升示范試點、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核心汽車零部件)、全省首批戰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核心基礎零部件)……
寧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是宣城市謀篇布局的結果,宣城市更是將新能源和汽車零部件產業作為全市首位產業。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縱深推進的背景下,安徽汽車產業“汽”勢如虹,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的宣城市在兩百公里黃金配套距離范圍內,集聚了一批整車生產企業。從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特斯拉等知名品牌整車生產企業,到比亞迪(合肥)、蔚來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都為宣城汽車零部件產品配套生產和物流配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
謀篇布局 雙核驅動
對于宣城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來說,今年的5月5日是一個重要的項目節點。這一天,立訊精密年產10萬套混動五合一動力總成及40萬套新能源汽車擠塑鋁排項目的三臺電驅總成正式下線。
從1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到4月9日第一批設備進場,再到5月5日三臺電驅總成率先下線,該項目僅用4個月時間,展現了“宣州速度”的硬核實力。
立訊精密成型車間(央廣網發 立訊精密供圖)
作為宣州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關鍵企業,立訊精密自2017年落戶以來,始終為汽車頂級零部件一級供應商提供高質量的配套服務。從2019年的0.8億到2024年的40.65億元,營業收入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夏克強告訴記者:“四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將新建年產1000萬套新能源智能網聯及智能駕駛汽車產品生產線。達產后,將新增營收約20億元?!?/p>
作為安徽省三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宣城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講究“布局”與“打法”。以寧國、廣德為核心,宣城經開區、宣州、郎溪等地協同發展,產業集群呈現“雙核驅動”布局,再以龍頭企業領跑細分賽道,聚集了中鼎集團、永茂泰、華域皮爾博格、保隆汽配、立訊精密等一批汽車零部件知名企業,部分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列。
從上游模具、有色金屬、正負極材料等原材料加工,到中游傳動軸、輪轂、密封件、制動盤、缸體缸蓋、車身沖壓件、鑄(鍛)造、精加工、內飾配件等環節加工,以及制動系統、輕量化底盤系統總成產品、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和專用車等制造,再到下游質量檢測、車輛測試、充換電基礎設施生產建設、售后服務、租賃服務、回收再生等,整個產業鏈體系已相對完整。
截至目前,宣城全市共有汽車零部件企業700余家,2024年產值超850億元,增長20%;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70家,數量居全省前列。今年1-8月,全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4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為35.9%,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個百分點。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