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初秋的街源河畔,歙縣街口鎮雁洲村工地上機械轟鳴。新建的截水壩攔蓄著街源河的清流,陽光下,工人們正將一截截嶄新的輸水管道精準埋入路基。“盼了多少年,終于要告別枯水季挑水吃的日子了!”圍觀的村民洋溢著期盼。
這是街口鎮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生動場景。面對部分老舊供水設施不堪重負的現狀,該鎮將解決群眾“吃水難”列為頭號民生工程,今年集中力量打響飲水安全攻堅戰。雁洲村新暉供水工程始建于2011年,曾保障300余村民用水。但歷經十余年風雨,管網老化嚴重。“一到枯水期,水龍頭就成了擺設,半夜排隊等水是常事。”村民無奈道出困境。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在縣水利局專業批復和鎮黨委會深入研究后,10.11萬元新暉供水改造提升方案迅速落地。工程聚焦管網換新與水質提升,新建截水壩穩固水源,構筑過濾池凈化水質,全面更換輸配水管網2581米,并配套安裝水表、閘閥63套,項目將于今年9月底前徹底打通供水“腸梗阻”。
在新門村毛汰組,另一項惠及民生的飲水工程同步推進。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原有分散式供水已難匹配發展需求。鎮黨委收到村組報告后,立即啟動初港毛汰供水工程。該工程系統化構建飲水安全保障網,新建截水壩引水、過濾池凈水、蓄水池調水,并鋪設輸配水管網1410米,形成引供一體化格局。5萬余元專項投入,將為毛汰組村民送去穩定、清潔的自來水,成為激活山村發展的源頭活水。
“飲水工程是良心工程,必須讓群眾早日喝上穩定水、放心水。”鎮黨委書記吳志橋語氣堅定。為確保工程優質高效,鎮黨委政府建立專班推進機制,實施周調度、月督查,嚴把材料關、施工關、驗收關,力求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據測算,兩處工程完工后,將直接惠及雁州村新暉、新民組及新門村毛汰組等數百群眾。家家用上穩定衛生的自來水,戶戶實現生活品質提升。這汩汩流淌的“幸福水”,不僅滋潤了百姓心田,更為街口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的內生動力。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