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日,歙縣街口鎮黨委副書記馮錦龍、三港村網格員吳清儉與街口派出所副所長陳偉一行,帶著一份特殊的“快遞”——嶄新的電飯鍋、糧油,以及一本剛剛補辦好的戶口簿,叩響了三港村下黨組脫貧戶方坤山家。當這些物品交到56歲的方坤山手中時,這位因中風腿腳不便的獨居漢子眼眶濕潤了。
方坤山目前獨居老宅,父母病逝且未婚無子。去年在縣城務工時不慎丟失的戶口簿,讓醫保報銷、低保申領等事務陷入停滯。了解到方坤山的困境后,鎮村干部迅速行動,協助其啟動補辦程序。街口派出所聞訊立即開辟“綠色通道”,加急辦理,僅用一天時間,這本承載著政策關懷的戶口簿便已辦妥。
送證上門,遠不止于遞上一紙證明。馮錦龍半蹲在灶臺前,耐心地為方坤山調試新電飯鍋的定時功能:“老方,這鍋煮粥不怕糊了。”吳清儉則默默將帶來的20斤大米整齊碼放進櫥柜。副所長陳偉搬來的,則是他自費購買的一箱泡面:“先應應急,后面我們還有安排。”這些看似尋常的柴米油鹽,此刻卻成為連接政府與困難群眾最實在的溫情紐帶。
這場翻山越嶺的暖心行動,其背后是街口鎮今年創新推行“網事大遍訪 網事一口清”機制的生動實踐。依托“大數據篩查+網格化摸排”,精準鎖定像方坤山這樣的獨居、重病等特殊困難群體,并為他們建立“一戶一檔”,實施“鎮村干部包保+多部門聯動”的服務模式,變被動響應為主動關懷。
“群眾不開口,干部先行動。”正如馮錦龍在返程路上所言,“我們要把‘坐等上門’變為‘主動敲門’,確保每一項惠民政策都能翻過山坳,真正走進百姓的柴門。”從補證件到送物資,這場跨部門愛心接力,丈量著皖南山區鄉村振興路上最溫暖的民生刻度。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