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秋高氣爽,陽光和煦。在全國首個科普月期間,為激發鄉村青少年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涵養創新思維,近日,徽州區呈坎鎮婦聯、團委聯合呈坎鎮中心學校共同組織“科普‘童’行 智啟未來”青少年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帶領孩子們走進黃山市科技館。來自呈坎鎮的30多名中小學生滿懷好奇與期待,在水火箭的一飛沖天里,在無人機的靈動盤旋中,在VR設備的奇幻世界間,開啟了一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沉浸式科學探索之旅。
上午,載著孩子們的大巴車穩穩停在科技館前。在簡短的集合與開場介紹后,孩子們在科技館講解員的引導下,有序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水火箭演示和無人機表演區。伴隨著指令,水火箭“嗖”地一聲沖向半空,引來孩子們陣陣驚呼;無人機靈巧地盤旋、變換隊形,精準完成各項指令,展現了現代科技的無限魅力。
短暫的科技館初體驗后,隊伍移步至科技館智慧創想展廳,開啟科普課堂盛宴。《現代航天成就》課程系統梳理了我國從“東方紅”到“空間站”的逐夢星河路;《中國載人潛水史》則揭開“蛟龍”號深潛器的深海奧秘,將孩子們的探索欲引向廣袤星空與深邃海底。
科普劇場將活動推向高潮。實驗秀《伯努利+液壓裝置》通過吹氣球、壓水機等直觀互動實驗,把流體力學和液壓傳動原理變得妙趣橫生,孩子們爭相上臺,在“玩”中親身體驗科學的神奇力量;隨后,全場齊跳手勢舞《我乘著風飛過來》,歡快節奏里,孩子們用動作吶喊著“乘著科學之風,我們的夢想也能一飛沖天”。
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如撒歡的小鹿,在展區里盡情探索:有的對著編程機器人下達指令,看它走出專屬“迷宮”;有的戴上VR眼鏡,在虛擬世界里“登陸火星”;有的追著志愿者老師,把“為什么”問成了連環炮。“從課堂的理論講解到館內的實景演示,從單一的書本知識到多元的互動體驗,這樣的科普實踐讓教育真正‘活’了起來。”全程陪同的呈坎鎮中心學校科學老師王老師感慨,“孩子們回家后還追著我問下一次什么時候來,這種主動求知的勁頭,就是最好的教育成果。”
活動尾聲,孩子們在休息區分享收獲,鎮婦聯和團委工作人員為他們送上科普文具禮盒。“看到孩子們從起初的羞澀試探到后來的踴躍參與,從對科技的懵懂好奇到滿眼的堅定向往,我們知道這場‘搭橋’之旅走對了。”呈坎鎮婦聯相關負責人坦言,“鄉村孩子接觸優質科普資源的機會不多,婦聯就是要做‘牽線人’,把科技館的‘大課堂’搬到孩子家門口。這是我們助力‘雙減’、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的具體行動,未來還會整合更多資源,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多鄉村孩子心里生根發芽。”
此次活動不僅為呈坎鎮青少年打開了科學世界的“任意門”,更以“體驗式+沉浸式”的科普模式,讓科學精神在孩子們心中拔節生長。而呈坎鎮婦聯的積極作為,也為基層婦聯組織如何助力鄉村科學教育、涵養未來創新人才,寫下了生動注腳。
編輯: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