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我的老家在百里之外的鄉下一個叫“凌村”的地方。父母去世后,老家還有哥哥、姐姐,父系母系的幾門親戚和幾門近鄰。他們讓我對老家滋生起無盡的牽掛,清明回去祭祖,正月回去走親戚。一年一年,故鄉成了一條溫暖的河流,日夜在我的心頭流淌。每到春節,我們像魚一樣,從四面八方洄游到故鄉。短暫相聚幾天,然后互道珍重,各奔東西,年年如此。
我有許多文字是寫老家的。遠遠不止拙著《一個人的故鄉》里記載的那么些。自從我離開老家來到城里生活的那一刻,我估計我這一生都要背負中國式的老家情結了。而且在我的心底,愈發蔥蘢蓬勃地生長。有個朋友看了拙著后,給我一個簡短而準確的評價:“裸體”的凌亮。是的,我不掩飾我平淡的經歷和我質樸的情感,在這些文字里,我向所有讀者真實地描述了我的出生,我的成長,我的家庭,我眼中的一切,包括鄉下老屋,鄉村河流,鄉村茶園,鄉村夜晚碩大的星斗,鄉村過年的習俗等等。我甚至和朋友說,給我一支筆一張紙,我能將整個故鄉八九不離十地畫出來。因為,我對我的故鄉太熟悉了。我相信,和我一樣從鄉村走進城里的人,從那個生于斯長于斯的地方離開的人,一輩子都要和老家糾纏不清無法割舍的。于是,回家就成了我們的必修課。每逢節假日,我們時常去溫習,時?;氐侥莻€生我養我的小村莊。
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老家可回的。有的人老家在哪里已經不知道了,有的人老家已經沒有了親人。對于那些無法再回老家的人來說,他們或許無法理解我們為什么要回老家。特別在春節來臨之際,不管身在何方,居在何處,生活得咋樣,人們總要拎著大包小包從異鄉歸心似箭地趕到老家過年?;氐郊?,看到久別的親人,看到滄桑斑駁的老屋,看到兒時熟悉的一切,心就安了,鄉愁就放下了,仿佛靈魂也找到了歸宿。
我記得父母在世的時候,回家的路,我走得格外親切,格外勤。父母走了,一時感覺家就散了,牽掛少了。回家的路,似乎變得有些陌生了。曾有那么些年,那么些時候,我甚至不想回老家。盡管老家現在告別了貧窮,變得富裕了,變得有些認不出來了。但我的心情常常因為他們為了生活而過得異常艱辛而莫名的沉重。就像沈從文在《湘行書簡》里寫的:“我先前一時不還提到過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為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們來可憐,我們應當來尊敬來愛。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p>
二十多年來,老家的人們,和全國各地的農民一樣,一年一年,春節剛過,就開始背井離鄉到城里打工掙錢,在農村蓋起漂亮的樓房,讓孩子安心讀書,讓老人樂享晚年生活。你只要和他們交談,你就會發現,每一棟房子背后都是一部艱辛而又幸福的奮斗史;每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身上都凝聚著父母畢生的心血。面對這些,我又怎能無動于衷?又怎能無病呻吟于他們“可憐的生”?我感動得很!這又激起了我回老家的沖動。回老家的路又變得格外親切起來。
在得知侄子正月初六要去蕪湖上班、嫂子初六要去上海打工的消息后,我們一家三口擠出時間正月初五從城里趕到了老家。中午在本村的四姐家吃飯,一大桌人談笑風生。四姐勤勞賢惠,四姐夫聰明能干。他們把兩個孩子培養成了大學生,還蓋了一棟三層樓房,買了兩輛車。晚上在二哥家一邊吃飯一邊聊著新年的打算和村里的變化。侄子前年大學畢業在蕪湖一家公司上班,去年在單位因為工作出色,工資連漲了四次,另外,還在蕪湖買了一套房。雖然他們看起來比我們忙碌辛苦得多,聚少離開得多,但絲毫看不出對命運的抱怨。生活在他們眼里就是腳踏實地的奮斗。做父母的,為了子女,為了生活,從不逃避應有的一切努力而成為子女的榜樣;做子女的,為了父母,為了生活,從不逃避應有的一切努力而成為父母的驕傲。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還需要過多的解釋嗎?
如果不是回家,如果不是面對面交流,這些年老家的變化我又如何感知?盡管在新時代大潮下老家的變化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幸福指數在提升?;丶?,常回老家看看。我不再拒絕,不再逃避。老家是那一方水土,是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莊。今生今世,回家的路還很長很長……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