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近年來的公安文壇,塑造鮮活的底層警察形象,似乎成了中國文壇對于警察題材小說的一種呼喚。發表于2019年3期公安部純文學期刊《啄木鳥》上的短篇小說《小板凳呀擺一排》,就是安徽作家程多寶對基層民警質樸情懷的一次特別關注和傾情奉獻。
這篇小說成功地塑造了“板凳民警”李興安的感人形象,《啄木鳥》官微剛一推出,留言平臺上一度引來好評如潮。
小說的主人公李興安,人到中年的社區片警,因為身體原因,在走訪小區居民時總要自帶一只小板凳,每次坐在業主家門口從不進屋,怕身上的異味影響市民。他的這一“怪癖”雖然一度受到猜疑和誤解,但隨著這位“接地氣”的基層片警的堅守與擔當,為新時代的“警民一家親”注入了新的活力。小說之中,作為道具的“小板凳”的數次亮相,使得一個治安存在諸多隱患的小區,數個惱人的問題迎刃而解,警徽閃爍的人性之光,折射出一位親民愛民的人民警察形象栩栩如生。
在李興安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走訪中,因為聽到一位女童無意間唱出的“小板凳呀擺一排”的歌謠,這位即將退休的基層民警一時間仿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作家程多寶在創作談中坦言:小說的主人公是有生活原型的,創作靈感來自于現實中被老百姓稱為“板凳民警”的全國勞模、“安徽省十佳新聞人物”,兩次進京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一位社區民警——張興才。
相比而言,程多寶的另一篇基層警察題材的小說《吹不響的哨子》(《啄木鳥》2018年7期、《小說選刊》同年9期、《微型小說選刊》同年18期轉載),則是榮獲了“《啄木鳥》·2018我最喜愛的年度佳作小小說組冠軍”的優秀小說作品。在這篇小說中,作家刻畫了一個老實人——中年獄警老張,“天生是一個悶葫蘆,只知道埋頭干事,不大看領導臉色”,所以“臨到退休了,還是個科員”。“快退休的人了”的老張警官時常加班,老伴為此想不通,后來才知道他是去單位籃球場當義務裁判員了。因為全市都在搞全民健身運動,單位的籃球場對外開放,許多小青年沒事都喜歡到這里來打籃球,但卻為場地較勁,有時候甚至還有過糾葛。自從老張警官這個義務裁判員出現后,原來“劍拔弩張”變“和諧”了。老張在籃球場上找到了自身價值,但老伴卻不樂意了,一氣之下踩扁了那只哨子……小說的結局,劇透了老張通過這只哨子,在工作崗位上精心打造出了一個“模范獄區”。
同樣的底層警察題材,同為老實人的基層民警,但作家的筆墨卻構成了兩種不一樣的風景線。兩篇小說,作家用了非常扎實而平樸的語言,刻畫的兩個基層民警形象讓人肅然起敬。無論是老張獄警的敬業和公正,還是片警李興安的貼心和溫暖,都讓讀者感受到“身邊人,身邊事”的可親和可愛。故事看似框架不大,人物似乎位卑言輕,但我們從平凡中感受到了基層民警平淡生活的多彩,從他們為民服務的情懷中詮釋了人間大愛。而作家將主人公遠離刑警武警等刀光劍影的火爆場面,卻關注起了即將退休的中年底層民警,其匠心獨運可謂入木三分。
應該說,程多寶的這兩篇警察題材小說“接地氣、主旋律、正能量”,人物鮮活以情感人,如同一幅娓娓道來的鄉風民情畫卷,家長里短喜聞樂見之中,基層民警的質樸情懷撲面而來。老百姓的安寧和幸福,與許許多多平安守護者的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正是有了李興安與老張等優秀的人民警察的默默奉獻,以流金溢翠的青春年華和熱血乃至生命,詮釋著人民所賦予的使命和擔當。其實,歲月靜好的表面,有著更多的奉獻者負重前行。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