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農歷十二月初八,民俗稱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據史料記載,從先秦起,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民眾在這一天祈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從傳統意義來說,這一天也傳遞著進入“年關”的信號,家家戶戶都開始“忙年”了。
忙年,在臘八這天主要是忙著煮粥、喝粥。臘八節這天,民間就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據說我國喝臘八粥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喝臘八粥,以慶豐收、祭祀祖先。這天,太平城區的怡祥酒樓一早也煮起了臘八粥,美麗的老板娘更是早早地吆喝道:親們,店里煮了臘八粥,大家可以免費去吃,也可以打包哦。
臘八粥的香氣,固然甜了一年又一年。可在兒時,期盼的可不只是臘八。老人們常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币矂e說,在那個貧困落后年代的農村里,過年的味道,還真的就是從殺年豬開始越發濃烈起來的。
我的老家在皖南的焦村,冬至過后,農家便相繼約請上殺豬師傅宰殺“年豬”,在將節日食用的鮮肉留足后,便把剩下的大腿等肉品,放入大缸,涂撒上食鹽,按壓上石塊,進行腌制,俗稱腌臘肉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火腿。之所以在冬至過后,一是時近年底,可以為節日配備些豬肉食材。二是冬至“入九”后,寒冬的天氣,適宜豬肉保鮮;開春后,氣溫回升,又有利于腌制期過的臘味晾曬。三是冬歇期腌制儲藏,也為來年春耕夏種秋收這些大忙季節,能夠吃上可口菜肴提供了“火腿”等保證。
臘月,不是食用火腿的黃金期,卻是制作儲藏的繁忙階段。焦村等地殺年豬、腌火腿這些農事和生活的合理安排,可以說是人民群眾智慧的體現,也更是物資匱乏時代的生活生產所必需的。現實中,經過腌制、復檢、再腌制、洗滌、晾曬等環節后,豬腿真正由白色逐漸轉化成油光發亮、通紅剔透的“火腿”,也滋長了一代代人醇香的記憶。
由于生在農家,年幼時關于“火腿”的印象,就只是在節假日、農忙互助日、貴客臨門日,家中才會燒上清蒸火腿片、火腿燉冬瓜、火腿蒸豆腐、冬筍煨火腿等菜肴,也只有那時才能吃上一回味美香濃的火腿珍品,才會因為多吃一片或少吃一口而兄弟姐妹們“較真”個不?!,F在想想,那些情形細節,不覺得可笑,更值得珍藏。
現在生活好了,制作好的火腿也時時可見、處處可見,什么時候想吃都可以吃上,已大可不必等到節假日、貴賓來臨日才吃上一口,兄弟姐妹們也不再為那一口多一口少爭得臉紅脖子粗了。說也奇怪,盡管記憶中的火腿仍然那么鮮美,但現實中對火腿的依戀確實淡了,怎么吃都吃不出兒時的那分深入心底的醇香。
但這并不妨礙焦村等地在臘月里制作儲藏火腿。焦村,因為山清水秀,因為自然生態保護良好,選用這里土生土長的黑豬肉腿制成火腿或香腸,自己食用或贈送親朋好友,已成為農家人、城里人的首選。眼下,如同焦村一樣,年味、臘味已在城里鄉下、大街小巷中漸漸濃郁。雖說在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中,這些程式化的臘味、年味,已經越來越平?;?、家?;?,可誰又能剪斷這些習俗傳承,抹去這些歲月中的記憶呢。
編輯: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