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黃山廣電臺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積極推進主題教育與媒體融合發展工作實際緊密結合,促進媒體人轉變工作作風,充分發揮媒體優勢,真真切切為民辦實事、謀實效,推動媒體深度融合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放大政策宣傳效果
提高新聞產品質量,最根本的就是要落實“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轉變媒體人的工作作風。在“四下基層”活動中,黃山廣電臺全體干部職工結合工作實際,把新聞報道的立足點放在基層一線,讓新聞作品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創新融媒產品。先后開設《鄉鎮黨委書記話五微》《百名村官話振興》一系列專欄,其中《百名村官話振興》已推出近160期,以鄉村書記為第一視角,宣傳展示各地在“五微”行動、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發生的變化,全方位展現了我市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舉措、新氣象。發起“創意黃山”文化智庫志愿者項目。特別是今年以來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悠悠徽文化,尋找新徽商”主題活動,通過實地踏訪“龍灣”茶干、金巴潭酒等我市特色農產品生產廠家及黃山無極雪食品有限公司等文化產業集團,以及“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石橋村等方式,大力挖掘和宣傳他們背后的文化故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讓徽州文化帶動鄉村美起來富起來。
二、深入基層服務群眾
彰顯黨媒的責任與擔當。為解決徽州區西溪南鎮竦塘村玉米銷路難問題,黃山廣電臺微信公眾號推出《新鮮上市 快來嘗鮮》報道,臺工會采購3000余元玉米助力鄉村振興。開展“廣電直播帶貨”活動,主題教育以來,先后走進祁門縣平里鎮、休寧縣山斗鄉,幫助當地銷售特色農產品,助農增收近兩萬元。開展“走基層暖民心”活動。市廣電臺聯合市發改委、市醫保局、市疾控中心、市人民醫院、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十多家市直部門和單位,深入農村、社區,宣傳黨的政策,開展義診服務。今年,臺黨委主動參與、擔當作為,通過 “99公益日”活動,向全臺干部職工募集資金7000余元,計劃用于對口幫扶鄉鎮產業振興、公益助學、扶弱濟困等,以實際行動支持慈善事業、助力鄉村振興。
三、積極回應信訪訴求。
用好“民生呼應”工作平臺。立足我臺《民生熱線》《市民熱線》《政風行風熱線》三檔品牌欄目,受理群眾訴求,截至目前,三個熱線共受理聽眾來電、來信、來訪和QQ以及微信、微博反映問題約4000件(次),其中有1000余件轉到黃山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平臺,交由相關單位辦理,受理答復率達100%,辦結率達98%,確保政策落地生根、惠及群眾。及時處理群眾訴求。截至目前,我臺12345市長熱線平臺共接收群眾來電10余件次,涉及問題包括廣告投放、播出故障、線上平臺等方面問題,經臺各有關部門出具處理意見后全部及時回復。今年,黃山廣電臺多年信訪積案自此成功化解,信訪積案做到全部“清零”。因信訪工作扎實和化解信訪案件成效突出,我臺在信訪工作年度考核中獲得“2022年度全市信訪工作優秀單位”稱號。
四、合力破解發展難題
共建紅色黨建基地。與祁門縣平里鎮、休寧縣鶴城鄉、徽州區西溪南鎮竦塘村深度合作,圍繞其各自特色,梳理徽州紅色文化資源,建立健全具有“大黃山”特色的紅色黨建和鄉村振興數據庫,先后編輯《紅旗漫卷黃山》《徽州教育村——竦塘》等書籍,幫助鄉村厘清發展思路。現場辦公研定舉措。聚焦廣播電視播出安全問題,臺領導帶隊赴徽山發射臺走訪調研,就發射臺圍墻建設、視頻監控攝像頭設置、門禁設備、防暴器械更新添置等工作進行現場辦公,切實提升安全播出的保障水平。規劃編制了《打造全媒體傳播平臺及“大黃山”數據庫 加快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項目,并被列入安徽省智慧廣電入庫項目(2022-2023年)示范項目。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