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中新網黃山4月16日電 (劉浩 余皓 侯晏)安徽黃山等7個中國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近日在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的倡議下,通過網絡聯合對外發布了杜鵑花花期預告。
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
我國國土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自然環境復雜多變,蘊藏著極為繁豐的植物種類,據有關資料估計,我國有科學記錄的高等植物種類約計2.5—3萬種左右,而杜鵑花作為被子植物中的一員,全世界約900余種,我國就有530種,其中特產我國的種類就有399種,占世界種類的44.3%。
此次,7家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共發布了包括安徽黃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黃山杜鵑,江西井岡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云錦杜鵑,湖北神農架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粉白杜鵑、毛肋杜鵑、秀雅杜鵑、粉紅杜鵑、麻花杜鵑,廣西貓兒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貓兒山杜鵑、細瘦杜鵑、美麗杜鵑,云南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大樹杜鵑、馬櫻杜鵑,黑龍江五大連池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黑龍江豐林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興安杜鵑等10多個品種杜鵑花的花期預告。
這是我國現有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首次聯合對外發布植物生長信息,主要目的是通過多家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對外傳播聯動,增強民眾對生物圈保護區的認識以及中國各生物圈保護區生態資源和生態價值的認識。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一種新型的自然保護區,是根據“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章程框架”設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范圍內得到國際上承認的地區。“人與生物圈計劃”簡稱MAB,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門于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的研究計劃。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于1978年成立后,長白山、鼎湖山、臥龍這三個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第一批成員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截止2018年7月,中國已有34個自然保護地成功申報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這些成員分布于中國絕大多數省級行政區,保護著中國相當大部分的生態和生物資源,風光秀麗,可持續發展實踐活躍,是落實“人與生物圈計劃”和踐行“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典型代表和優良平臺。(完)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