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新用戶
注冊新用戶
修改密碼
徽州區(qū)在傳統旅游業(yè)態(tài)的基礎上,注重融入地方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打造中國非遺文化傳習基地、邀請非遺文化傳承人常駐等方式,拓展以徽文化為主題的研學產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工作室、進景區(qū)、進博物館,破解非遺發(fā)展瓶頸,實現旅游開發(fā)與文化保護雙贏。
鳥語花香春意濃,呈坎景區(qū)又開始迎來研學游熱潮,學生們走進呈坎非遺文化傳習基地,圍站在大師們身邊,有的跟著非遺傳承人吳成林學習制墨,有的跟著徽派竹雕大師學習雕刻,有的跟著中國撕紙書法藝術家蔣勁華學習撕紙……這種與大師們面對面的交流學習,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到徽州傳統文化的魅力。
“呈坎景區(qū)引進撕紙藝術、徽派竹雕、木雕、磚雕、硯臺、制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文藝愛好者提供近距離研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會,成為研學游的熱捧產品。2018年我們景區(qū)累計接待研學游30萬人次。”呈坎景區(qū)負責人方裕龍說。
在徽州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走進景區(qū),還有一些被搬進博物館。徽州竹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洪建華利用多年收集的明清竹木雕刻工藝品、硯雕及自己雕刻的經典作品等布展開辦了徽派雕刻博物館;謝裕大公司將徽州各類民間傳統制茶工具、毛峰茶文化歷史書籍搬進謝裕大茶葉博物館,建成省內首家茶文化博物館。
今年,徽州區(qū)提出了“文旅融合發(fā)展提升年”活動,確定了以文旅融合發(fā)展為主線,聚力從實施古建筑修繕提升古建文化品位、從升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強化非遺傳習基地建設、從挖掘民俗文化豐富傳統節(jié)慶、從培育新興文化產業(yè)繁榮徽州文化、從打造各類學堂探尋文化出路等方面,全力打造“徽州文化傳承發(fā)展基地”,讓中外游客能全身心全方位體驗徽文化、了解徽文化。
編輯: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