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
黃山廣電臺訊(陳云明 汪吉慶)為進一步深化家庭文化建設,弘揚優良家風,傳承中華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祁門縣閃里鎮開展了以“弘揚好家風 傳承好家訓”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家”課堂。
閃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家”課堂實踐活動以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為抓手,通過邀請鎮村道德模范、黃山好人等先進典型進機關、進農村、進學校來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巡講”活動。宣講人圍繞什么是家風家訓、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從身邊的例子、名人的事跡、典型的社會事件、輿論的熱點話題入手,講述家風家訓的古今意義,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并注重發揮好黨員干部在營造和美家庭氛圍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同時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來點明了新時代家風家訓的傳承。
該鎮依托文堂村宗祠“永錫堂”舉行《鄉約家法》宣講儀式,邀請村民和學生參加該項古老而莊重的活動儀式,通過讀祭文、講古辭、奏古樂、高引贊、說故事等方式給村民上一堂思想道德教育課,充分展示出徽州民間宣講鄉約家法的神秘場面。《文堂鄉約家法》共22條,重點就是6句話24字,即:“孝敬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以此嚴格規范著文堂村每一個人,成為共守的行為規范。為了延續文堂鄉約家法的優良傳統,2016年年初,文堂村村委會召開戶長會,大家共同商量,修訂文堂村鄉約家法,鄉約家法修訂后,每年的正月初四,文堂村都要舉行祭祀暨家法宣講活動,并推選村里有一定文化,關心國家法律的熱心人士陳昌暉為法律宣傳員;推選平時遵紀守法,敢說敢管的村民黃國明為義務監督員。《文堂鄉約家法》是我國制定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民間法規,不僅對當時管理鄉村社會起到規范作用,對當今社會法制建設也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文堂鄉約是傳統文化,但弘揚的也是是積極向上的健康文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宣講人陳普茲說。
為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該鎮還通過座談、探討、走訪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通過在熟悉的人群中推舉好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好事的方式挖掘文堂村一批在生活、家庭、品格上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家庭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典型模范,并經過村班子委員會層層篩選,最后共評議出口碑好,熱愛生活、吃苦耐勞、辛勤工作的十佳好媳婦和自立自強、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的文堂十佳好少年。倡導轄區廣大群眾要以受表彰的“好媳婦”“好少年”為榜樣,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文明新風,傳遞正能量,營造健康、文明、向上、和諧的良好家風。該項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強大的宣傳輿論陣勢,使學習身邊好人好事活動人人皆知,贏得廣大村民的參與和支持。
“家”課堂活動以言傳身教的方式來感染和帶動身邊群眾,把家庭教育和家訓傳承傳播到廣大家庭之中,引領更多的人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為大力推動家庭文化和社會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文明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