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山好水可值錢了,能吸引來游客。我家的農家樂不僅自己掙錢了,還能讓為我提供山野土菜和農副產品的貧困戶增加收入。”日前,祁門縣箬坑鄉紅旗村馮家頂組村民王福梅,說起鄉村旅游發展給村里和她本人帶來的變化喜上眉梢。
紅旗村坐落在仙寓山脈落差近千米的深長峽谷中,這里群山逶迤,風光秀美,尤其是峽谷瀑布十分壯觀,吸引了許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游客的逐年增多讓當地的農家樂和民宿十分紅火,也讓不少貧困戶從中受益。
近年來,祁門縣箬坑鄉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鼓勵有為青年返鄉創業、引進特色旅游項目等方式,扶持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通過招商引資到箬坑發展鄉村旅游的上海“茶與園”農業發展公司,兩年前將冷水魚養殖垂釣項目落戶到牯牛降山腳下的石舜村,項目不僅流轉了部分貧困戶的土地,讓缺乏勞動力的貧困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還通過發展休閑旅游,聘請村里的貧困戶和閑散勞力利用水庫搞特色養殖,經營水上娛樂項目,帶動了貧困戶增收。
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箬坑鄉著力改善山區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快了以道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新建停車場、旅游公廁、交通標識牌等配套設施。旅游要素的不斷完善,促進了鄉村旅游發展,也極大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
箬坑鄉還依托本地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不斷挖掘民間傳統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文化旅游內涵,打造鄉村文化旅游亮點。“我們通過舉辦鄉村春節聯歡會、馬山春祭、目連戲表演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在提升文明村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吸引游客的同時,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的內在動力。”當地文化廣播站負責人說。
經過多年發展,箬坑鄉已初步形成了雙馬、倫坑古村落訪古,馮家頂、七彩玉谷生態休閑,降上、黃山“168”戶外體驗,馬山、栗目欣賞目連戲等鄉村旅游產品。目前全鄉從事農家樂經營的有14戶、民宿11家,帶動當地200余名群眾就業,其中貧困戶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