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去年以來,祁門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扎實工作,克難而進,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更具盛名的中國紅茶之鄉和全省生態經濟強縣的征程上邁出了新步伐。
祁門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中央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六穩”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財政收入增長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
2019年,祁門縣將堅持精謀實干、聚力攻堅,砥礪篤行、久久為功,舉全縣之力抓好美麗產業、美麗縣城、美麗鎮村、美麗民居、美麗藍天、美麗田園、美麗河流、美麗道路、美麗桿廊、美麗人民等“十大美麗”建設,掀起美麗祁門建設熱潮,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推動轉型升級 三產穩健發展
加快發展以祁紅產業為主導的精致農業。堅持祁紅第一產業地位不動搖,深入實施祁紅產業振興“2111”計劃,全面推進“五大提升工程”,扎實開展“三區同創”,實現紅茶產量5300噸、加工產值11.5億元,茶業綜合產值和茶農人均收入分別增長27%和14%,“祁門紅茶”連續9年躋身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祁門縣連續5年上榜“全國重點產茶縣”。加快發展以電子產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扎實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戶,規上工業企業入庫稅收突破億元。工業園區新增入園企業8戶,盤活閑置廠房8000余平方米。加快發展以文旅產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圍繞全域旅游發展“2233”總體布局,打造旅游風景道90公里,新建改造民宿37幢,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5%和13%。加快發展以藥材種植加工為主導的中醫藥產業。新增白芨、祁術等道地中藥材5000畝,培育鐵皮石斛等種苗1500萬株。
擴大有效投入 發展支撐增強
扎實開展重點項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全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5億元,其中20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4.7億元、增長10%;35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4.1億元、增長13.6%。竹基纖維復合材料、品電半導體等項目建成投產,巨龍生物、皖南油茶文化博覽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德上高速、昌景黃高鐵開工建設。謀劃儲備重點項目307個,總投資超200億元。注重精準招商,建立健全鎮村招商獎勵、審批一站式服務等制度機制,引進祁紅小鎮科技園、功率半導體產業化等項目5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全年到位資金20.2億元,增長15.8%。
推進城鄉統籌 人居環境優化
協同推進新城區、老城區、開發區“三區”建設,完成投資25.8億元。深入實施新城區“三大提升工程”,示范高中等在建項目快速推進,客運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常住人口達1.1萬人;扎實推進老城區“保改提”三年行動計劃,東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成效明顯,樸里市場一期、文峰南路改造提升等工程基本完工;開發區“去籌轉正”,正式跨入省級經濟開發區序列,新建標準化廠房1.6萬平方米,產城一體化建設穩步推進。祁紅小鎮主導業態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環境風貌整治等重點工作同步開展,完成投資1.5億元。
深化改革創新 發展活力增強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政府權責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動態調整,開展“減證便民”專項整治行動,精簡各類申報材料3700余項,精簡率達60.3%。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最多跑一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正式上線,全年新增市場主體1413戶、增長22.1%。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面完成,“三變”改革試點有序推進。
聚焦生態保護 環境優勢提升
圍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持續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全年新增造林面積2300畝,調整林種結構3000畝,建興竹木躋身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森源林業成為全市首家登陸“新三板”林業企業。嚴格落實“河長制”,全面加強“三保護三治理”,大北水倒湖段綜合治理等一批水利項目全面完工,查處非法采砂案件9起,全縣飲用水源地、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閶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堅決抓好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信訪件全部整改完成。
改善民計民生 社會大局穩定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扎實推進“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實施各類項目200多個,完成投資4400萬元,995戶2478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14.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1%,其中33項民生工程完成投資4.1億元,“十件惠民實事”完成投資4600萬元。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2800余人。成功舉辦第三屆黃山168徒步越野挑戰賽等各類賽事。新增中國傳統村落17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4人。全面抓好“深重促”專項行動暨“突出矛盾化解月”活動,全力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
堅持黨要管黨 提高黨建質量
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大力實施基層黨建提升工程,全縣基層黨組織達標率超80%。扎實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一抓雙促”農村基建工程。進一步扎緊織密制度籠子。全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1起,處理16人,通報曝光典型案例3批5起。堅持正面引導和問責倒逼相結合、痕跡管理與清單管理相匹配。對1家單位實行“一票否決”、4家單位進行約談,對8人進行問責,推動管黨治黨“兩個責任”落到實處。抓好市委醫療衛生、脫貧攻堅兩個領域專項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其中第一、第二種形態占93.8%。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去年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83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2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和群眾身邊“三個延伸”,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9起,處理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