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劉文化)今年以來,祁門縣祁山鎮結合縣委縣政府“‘祁’心創未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立足高質量發展興村強鎮目標,緊貼中心工作,圍繞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創新開展“微講堂”品牌學習交流活動,以講促學、以學增智、以智提質,進一步學思踐悟、深學篤行,提升工作能力,激發擔當精神,凝聚起“祁”心向未來的磅礴力量。
講課“接地氣”,落實有了“主心骨”。“豬圈、棚側怎么拆?村前道路怎么修?農具、雜物放哪里?農家小院怎么美化?”一樁樁,一件件,特別是部分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疑難工作怎么推進……在黨員干部微講堂上,副鎮長石玉海的“五微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主題講解,讓包村、包組干部消除了疑惑,找到了“妙方”,統一了認識,有了“主心骨”。針對工作中出現認識不清晰、思路不明朗、落實不到位的模糊傾向,祁山鎮立即組織“專家”開展“微講堂”專題破譯堵點難點。無論是黨政班子成員,還是普通干部職工,無論是鎮直負責人,還是各村支書,只要對“微講堂”講授的內容有疑問或不明白的事宜,都可舉手提問,授課人當場作答或在會后專門進行解答。這既為干部職工搭建了一個學習政策、科學落實、有效推進的平臺,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鉆研業務、提升本領、增強信心的機會。
聽課“有朝氣”,工作有了“風向標”。“鄉村振興為什么包括五個方面振興,實現五個振興對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有什么重大意義。”“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從婚姻家庭到住房財產,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每天都在與民法典打交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講課的聲情并茂,聽課的聚精會神。在產業興旺方面,講述做優傳統產業、做大特色產業、做強新興產業新知識,培育興農團隊,激發鄉村的活力、能力、動力和競爭力。在生態宜居方面,動員廣大干群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等大事,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在鄉風文明方面,動員廣大干群積極踐行“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傳承好家風,爭當社會文明標桿。在治理方面,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動員廣大干群積極參與決策和治理的全過程。在興農富民方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培育種養大戶,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社……
課堂“冒熱氣”,干事有了“內動力”。祁山鎮黨員干部微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微講堂等各種形式“微講堂”選擇晚上7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課,“微講堂”緊貼中心工作、鎮域實際、干部職工需求擬定“微講主題”,挑選分管領導、班子成員、“行業專家”提前備課,動員全體參加人員互動交流,結合走訪、調研、心得、感悟將“微講主題”講實講透。學思踐悟,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學習,把政策理論知識轉化為實地操作實踐,不斷提升干部善學善思、善謀善為、善作善成的本領,有效增強鄉村振興工作實效。“‘微講堂’把大家放到同一個平臺上,既講工作實效也講干部思路,更比工作作風,著力在祁山鎮上下營造比學趕超、真抓實干的濃厚氛圍,推動鄉村振興全面提質增效。”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程榮春說。
目前,祁山鎮“微講堂”已開展鄉村振興、文明創建、消防安全、森林防護、法治建設、心理疏導等七場主題講解和20多場微講交流。下一步,該鎮將以“微講堂”為載體,不斷拓展“微講”渠道、延伸“微講”內容、提升“微講”實效,以豐富多彩、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微講”形式,為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