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鮑金文 楊晨)走進黟縣美溪鄉美坑村再生稻種植基地,成片的稻田已然迎來了頭季收獲期。金燦燦的稻田里,稻浪滾滾,顆粒滿滿,收割機馳騁在田野間,構成了一幅豐收畫卷,美不勝收。
“今年,我們金田野家庭農場試種了300余畝再生稻。3月播種,4月移栽,眼下豐收在望。從目前長勢來看今年再生稻的頭季畝產可以達到1000斤左右,如果第二季管理得好,產個四五百斤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預計每畝要比普通中稻多出600元。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農場負責人王擁軍提起再生稻種植信心滿滿。
據悉,再生稻是一種“一次播種、兩季收獲”的水稻栽培模式,即在頭季成熟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進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具有增產、增效、生育期短、省種、節水等優勢,并能有效解決秸稈問題。
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現土地利用價值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今年來美溪鄉積極試點再生稻生產技術,引導和扶持鄉內專業合作社與種糧大戶種植優質再生稻500余畝。同時,通過鏈接縣農水局,加大技術指導和政策扶持力度,邀請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臨田指導,協助農戶申報再生稻種植示范補助等舉措,進一步強化生產過程中的風險把控,提高種糧大戶的種植專業性和積極性。
“再生稻不需要重新育種,減少了整田、插秧等人工環節,一般情況下頭茬水稻的肥料已經足夠滿足它們的養分需求,而且粉碎了的秸稈也可為土壤供給養分。所以第二茬種植時只需增施少量肥料,對于農民來說,種植性價比很高,非常值得我們大力推廣。”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接下來,美溪鄉將整合試種經驗,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推廣再生稻等優良品種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種植,實現全鄉糧食作物優質品種種植面積近千畝,通過技術升級有效促進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切實保障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