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文/圖 包珊珊)黟縣洪星鄉位于黟縣西北部,海拔580米,轄區內群山起伏,溪河縱貫,現有地質災害點34個,每逢汛期或暴雨天氣,土壤含水趨于飽和,極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地質災害點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近日,洪星鄉依據《鄉鎮配合事項清單》中“地質災害防治組織實施”的職責邊界劃分,積極履行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按照規定流程,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細化組織實施步驟,不斷提高全鄉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縣鄉聯動,明確防災機制。轄區內34個地質災害點,該鄉積極配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應急管理局和縣交通運輸局等部門,緊密合作,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享防災信息,共同分析研判,會商防治措施。運用網格化管理,實行分村分組包保責任制,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重點對轄區內山體周圍、河道沿岸、公路沿線等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拉網式全覆蓋排查,詳細了解各隱患點涉及范圍及穩定程度,建立隱患排查臺賬,進行動態監測管理。
協同合作,強化防災巡檢。通過QQ群、微信、電話等多種方式,將地質災害和氣象風險預警信息及時傳達到鄉村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該鄉嚴格執行汛期地質災害24小時值守制度,劃定責任區域,落實專人監測監管,明確村組兩級網格員31人,包保地質災害點附近26戶106 人,加強巡回檢查的頻率和力度,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細化危險隔離措施,發現險情第一時間上報,組織受威脅群眾及時轉移、有序安置。
干群同心,凝聚防災合力。該鄉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防范普及宣傳,“線上”以微信互動的方式,向群眾推送相關的文章或視頻,“線下”以戶主會、上戶走訪、發放宣傳圖冊等方式,增強群眾防災減災知識。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地質災害宣傳 20余次,覆蓋200余人次。每年汛期來臨前,開展地質災害點應急演練,幫助干部群眾熟悉警示標志、預警信息、撤離路線和避災地點等相關內容,學習地質災害防治中的典型案例,認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總結經驗做法補缺補差,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提升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