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宣麗 俞潔)休寧景澄生態家庭農場負責人吳建設今年58歲,是休寧縣溪口鎮磣溪村的一位鄉村能人。“當時從村支書崗位退休后想著磣溪村生態環境好,在農村創業也可以帶動村民就業,于是我和黃山學院的教授聯系后便引進了四川的羊肚菌進行種植。”2021年退休后,吳建設投身羊肚菌種植行業,帶領村民走上鄉村產業致富的道路。
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同時具備很高的藥用價值,市場需求旺盛,素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作為野生菌種,羊肚菌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磣溪村的環境恰好適合羊肚菌生長。看到家鄉得天獨厚種植條件,吳建設立即流轉農戶撂荒土地、搭建大棚,集中培育羊肚菌,成為黃山市羊肚菌種植的龍頭大戶。
羊肚菌的生長條件極為嚴苛,對土壤質量要求高,土壤溫度低于0℃就停止生長,超過25℃就會死亡,生長適宜溫度需要保持在6-16℃之間。此外,下種時機也非常關鍵。去年種植前,吳建設每天都會來測試當地氣溫,待氣溫穩定后尋找最合適的時機下種。“因為是菌類,種植初期無法通過土壤表面觀察,難以摸清其生長情況,特別害怕它受到細菌感染。貴州地區有農戶去年種植兩萬多畝,最后收成不到二十畝,收成率不足千分之一。”吳建設坦言許多創業失敗的案例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我們利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有機消毒,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準備充分后播撒菌種,下種一周后放置營養包。”吳建設向筆者展示放置營養包的視頻并介紹道:“營養包內是蒸熟后經過高溫殺菌的麥粒,在營養包表面劃三道口后壓入土壤,讓土壤內的菌株吸收營養。”寒潮等極端天氣來臨時,需要在大棚內適當放置炭火加溫,提前做好應對措施,維持大棚內溫度。
為了更好地發展羊肚菌種植產業,吳建設與黃山學院合作,創立校企合作項目,由家庭農場提供資金,黃山學院提供專家,為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吳建設受到北方樹木套種的啟發,加之自身三十多年經營茶葉的經驗,開創試驗田,將羊肚菌與茶樹進行套種。“夏季羊肚菌需要遮陰,套種在茶樹內恰好實現了遮陰的效果,不需要再額外蓋遮陽網。”吳建設說道。茶葉與羊肚菌套種,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也提升了茶葉的品質與附加值,達到了“一地雙收”的雙贏效果。
人工栽種的羊肚菌種植周期短、效益高,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羊肚菌的管理和采收期,同時也是農場用工的高峰期,附近村民就近就業,人均增收一萬多元。磣溪生態環境好,栽種羊肚菌時無需使用化肥農藥,產出的羊肚菌外形好、品質佳,主要銷往江蘇、浙江一帶,客戶的反響也比較好。“今年屯溪有一家高端食材配送企業與我們開展合作,我們提供食材,他們負責配送,達成合作共贏的效果。”吳建設與筆者分享道。除此之外,吳建設也在網絡上接受長三角等地的訂單,與順豐、京東等快遞公司合作進行電子銷售,生意紅火,訂單不斷。
“去年我們試種了十五畝,今年計劃擴大種植至五十畝。”談到擴大種植計劃,吳建設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了經驗、技術、市場的支持,吳建設發展羊肚菌的底氣愈發堅定。通過種植羊肚菌,磣溪村也從一個偏遠山村變成了當地人口耳相傳的菌菇種植基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溪口鎮還有許多鄉村能人像吳建設一樣默默地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帶動村民致富,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