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胡鑫)為進一步挖掘古井文化中蘊含的“和美善治,井然有序”內涵,9月18日下午,歙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會樂率“歙事井然”品牌打造工作專班成員到北岸鎮“挖井”。
“挖井隊”先后赴“鄉賢里”北岸村、“歙南第一塢”蔡塢村、《詩經》里走出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瞻淇村開展調研。三地古時皆為繁盛之處,由散布的古井清泉、鋪陳的青石老街、斑駁的古祠深院等可見一斑。
“我們這個古井里的水是后山地下水而來,外面河流的水雨天渾濁了,井水還是清澈的。從古至今都是里面井水用來吃喝,外面河水用來洗滌的。‘井水不犯河水’既是對兩股水的寫實陳述,也是對鄉親們和諧相處之道的描繪。”北岸村古井邊群眾如是說道。
蔡塢村“四眼井”,又稱“四相井”。將一眼井口平均地分成四份,把古人的實用主義和定分止爭治理哲學完美體現,滿足了四人同時取水且互不干擾。而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又為其賦予了夫妻間“相遇、相識、相愛、相守”的美好愿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在瞻淇村狹長的青石老街中央出現的“過街井”,眼看像是把關的將領,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從古至今,凡來往車輛至此皆止,充當了如今減速帶的功能,不知又規避了多少“交通事故”。當然,井的該有之義亦不缺,兩側鄰里居中取水,是先人在教授后人中庸之道。
“打井隊”每到一處,詳細打聽古井的前世今生,皆感嘆于古人的聰慧,不僅讓古井滋養了幾代春秋,更是把治理之道悄無聲息的融入其中,涓涓細流,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