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訊(宋如群)今年以來,歙縣上豐鄉強化黨建引領,厚植生態優勢,立足“特色花果之鄉”,積極探索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子,秉承“產業旺、生態興、農民富、鄉風美”的發展理念,以“行穩致遠、久久為功”的韌勁,揮好四筆繪就鄉村振興色彩斑斕新圖景。
以綠色生態起筆,為鄉村振興增添底色。歙縣上豐風景秀麗、群山環繞,“粉墻黛瓦馬頭墻,雕梁畫棟花格窗”,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民居,承載著歷史底蘊的古祠堂、古道星羅棋布,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依山而建的姬川村面向東南,村莊高低落差大,山谷縱橫交錯,翠來春暖,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云霧繚繞,看日出日落云海,望晚霞余暉印川;霜降暮秋,看山野層林盡染,望柿子俏立枝頭,宛若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畫卷。去年以來,姬川自然村以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著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如意”姬川特色柿文化,按照“硬件、軟件”兩手抓的建設方針,以姬川村核心景區建設為輻射中心,帶動沿線村莊聯動發展,打造生態美、產業興、農民富的新安山居圖示范樣板。
以鄉村治理運筆,為鄉村和美增添本色。強化“微奉獻”治理,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以“黨員+群眾+志愿者”的方式,通過主題黨日、駐村夜訪等活動,引導村民主動參加,自覺美化村莊環境,促進“環境整治+基層治理”雙提升,形成長效管護機制,美化鄉村顏值。成立鄉風文明評議小組,積極開展評選鄉村文明“六好戶”,通過“信用+積分”,以積分免費兌換物品的方式,讓積分記錄美德,用行動傳遞正能量。開展“黃山好人”“最美庭院”等典型評選活動,引導廣大群眾更新思想觀念,主動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踐行者。發揮群眾主人翁精神,將“戶主會”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就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項目、謀劃節點、環境整治等具體內容召開“戶主會”,有效激活群眾內生動力。
以產業振興揮筆,為農旅融合增添成色。美麗的豐原河貫穿全境,北緯30度的陽光照耀在廣袤的大地上,孕育出了燈籠柿、黃桃、雪梨、李子、青梅這樣的特色水果,也是綠萼梅、徽州貢菊的原產地。近年來,上豐鄉積極打造產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經濟人、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全鄉現有收購梅花點6家,主要銷往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形成“農戶+經紀人+藥材市場”一條龍銷售渠道,保證梅花產業的蓬勃發展。以花為媒,打造“賞花經濟”,綠萼梅、梨花、桃花、李子花扮靚山野,當傳統農業邂逅鄉村旅游,逐漸形成踏春露營,休閑觀光,采風攝影的消費業態。以果興業,李子、桃子、雪梨、柿子口感甘甜,打造徽州雪梨、燈籠柿等特色品牌,走出一條特色水果助力鄉村振興的“甜蜜”致富路。
以創意景觀落筆,為鄉村活力增添亮色。以“如意”姬川為核心,沿線打造“緣起”龔村、“拾光”禹坑、“夢回”蕃村等“微景觀”,形成完整的花果山環線景區。持續完善旅游配套服務,加緊實施龔村的換乘中心、姬川的飲水提升、姑婆祠的修繕等工程。以“五微”標桿村為基準,圍繞村民健康、環境宜居,堅持以“拆”破局,以“整”入局的模式,充分利用村莊邊角、閑置地等零散空間,優化村中布局,精心打造“小景觀、小公園”等供群眾休憩的空間,讓一塊塊零星地重新煥發生機。活化利用村莊閑置資源,引入微度假、慢生活理念,彰顯“柿文化”元素,打造集生態觀光、文化研學、鄉村休閑、野奢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精品景區村莊。舉辦姬川燈籠柿文化旅游節和上豐綠萼梅旅游攝影節,以節促旅,留住游客的腳步,為上豐的農旅發展,添磚加瓦。
??
微風拂山崗,四季花果香,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常態下,“甜、顏、蜜、域”的新上豐已脫穎而出,一幅“山清、水綠、景美、果香”的新安山居圖正在希望的山野上徐徐展開。下一步,上豐鄉將緊握鄉村振興“接力棒”,抓好美麗鄉村“五微”建設,加快新安山居圖落圖行動,為鄉村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